于慎行画谱刊印记
于慎行者,大明之阁老,万历之帝师,东阁大学士,阁臣之首辅。
慎行出身名宦,少年彦俊,秀外慧中,颖敏绝伦,才贯二酉。十七岁中举人,与师妙对,机智堪比解公。
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慎行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万历元年《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期帝能抱德炀和,开天下太平。
其德性忠厚平恕,襟怀坦白,开心见诚,无所隐伏。神宗令臣属为历代字画赋诗题字。其字不佳,请人代题其诗,直言以告。神宗甚为赞赏,亲书“责难陈善”赐之。
其为人端方不苟,砥厉廉隅。昔唐介弹劾张尧佐,谏官皆上书勇谏;时刘台奏本张居正,众臣皆畏葸不前。刘被下狱谪戍,无人敢言,惟慎行独往视之。居正夺情,于疏谏阻之。张以“子吾所厚,亦为此也”责之,于以“正以公见厚故而”以对。直声铮铮,玉振金声,朝野为之所动。
慎行继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杨子云好事,常常怀铅提椠。于慎行尽职,时时持笏朝揖。立储之事,关乎国运。慎行连疏极谏,神宗责备之要挟皇上、淆乱国本。慎行冒死直谏。万历十年,居正死,神宗敕抄张家。于不避嫌怨,信说主事丘橓,请顾及张之老母幼子。丘橓着情办理。慎行为官凛然刚正,为人古道热肠,其铁骨柔肠,令时无不为之感动。
万历三十五年,慎行被推为七位阁臣之首,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慎行才高运蹇,身染重病,宁辞尊居卑,抱关击柝,也不愿窃之禄位,奉职无效,便请致仕。同年,与世长辞。时年六十二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终前,起草遗疏,嘱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耿耿忠心,拳拳之情,苍天可鉴。
慎行四十二年仕途,三次罢官,致仕二十二年。赋闲在乡,优游山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钦酒赋诗,尽得山水之乐。
慎行读书贯穿经史,通晓掌故,学有根底,词知典要,其诗文典雅和平,自饶清韵,春容弘丽,人推大手笔,文学为一时冠。著有《谷山笔麈》十八卷、《谷城山馆文集》四十二卷、《谷城山馆诗集》二十卷、《读史漫录》十卷;编纂《兖州府志》一部。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慎行修辞立诚,文冠大明,功在千秋。
慎行归葬洪范镇于林,现存白皮松四十余株。
平阴县博物馆所藏《东阁衣冠年谱画册》,万历三十三年为会稽人金生所绘,时值慎行六十寿辰。所绘为于生平履历,自幼到老,种种状貌衣冠及所遇之境,共三十六幅。画工精微细致,栩栩如生,绢本绫裱,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二十三幅,另扉页篆书“东阁衣冠”一幅,封面张晋题签一幅,于慎行序言两幅,张晋序言两幅,冯云鹤题跋一幅,封底一幅,共计三十七幅。
今逢盛世,文运大倡。将《画谱》刊印,实得时代之德泽。读画思贤,感慨万端。赋诗云:肩担道义铁骨铮,锦绣文章冠大明。借问高贤归何处?诗魂已化白皮松。
时在丁酉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