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现在是网络微世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现在是微时代,地球真正缩写了,无冕之王不再那么神圣,板脸报纸扯闲淡广播亮骚摆粉脸的电视沒有看无人听了,人人可摄影可发文字稿或叫发帖子。当然要真实,文责自负,有官员慨叹,当官成了“高危行业,”“官不聊生,”但仅管如此,千军万马还是都挤“官本位”这座独木桥,可见其吸引力之大也。
回正题,当下写作都用电脑敲字或写字,很少有“手擀面或小石磨香油,”沒人写书信了,但当代有的作家还是用手写作品。
据当过编辑的散文家韩小蕙老师讲,有一次她看到用生命唱出的陕西老腔,感动极了,思索再三,便请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写篇重量级的文章,题目叫《我看老腔》,陈忠实不拿架,写出了十三页的手写稿文章,文字优美,字体苍劲,后与另一编辑商议,想恳请先生写点观感文字,踌蹰再三,给先生拨通电话,巨然应允了,后发表在光明文荟上,题为《白鹿原上奏响的老腔》,他用老到纯熟的艺术文字书写了黄土地上那令人感奋的喷血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喷血的艺术,这个艺术的片断后来出现在电影《白鹿原》中,那是生命的呐喊,是用生命在喉腔里射出来的穿透力,把脖子上的青筋鼓胀,双脚颤动把大地喊颤震醒了,那一年我看《我要上春晚》,有这参赛节目,我老激动,那美女导什么演哈英女士竟未通过,大跌眼睛,但“青山遮不住,毕竟水东流,”后来的导演还是上了。
把文学视为神圣的“敬惜子纸”者的大作家艺术家有:季羡林,吴冠中,张洁,张承志等,她写长篇小说《无字》,竟用了漫长的十=年,她象写散文一样一字一句的扣,她的巜沉重的翅膀》长篇小说获八四年茅盾文学奖,她还出版了写母亲的长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张洁的作品在炼句炼意。
写出《黑骏马》,《大坂》,《心灵史》等小说的张承志先生用笔写小说散文,他的文字犹如刻在大理石碑上的文字一样,字字千斤,他手写一个错字就撕掉重写,洁净如莹玉。
说了以上大师级的手写故事,绝不是贬损电脑写作,只要文字好,作品质量高,用啥均可,但我更敬重用生命书写的伟大作家们,向他们致敬!
2017.8.17日早7时于黄河居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