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坛诗话 |

现在读文学评论很长很玄很捧,没看头,没咂磨头,有的是作者花钱买评论,名家明码标价,要几千几万不等,这就不乏溢美之词,不准,有的说不到点上。郭沫若先生1960年5月8日写的《鲁迅诗稿》序,发在1961年《上海文艺》9月号,连标点在内,共267字,字字珠玑,文釆斐然,我读了近30年,有滋味,绝对范文,录下,供文友品赏:
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自来者。
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纂隶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禁,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奖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荀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
郭老的序文笔洗练精到,耐读,论人论诗论文,辨证统一,有论有据,鞭辟入里,真可谓海亭先生引朱熹先生句:一棍一条痕,一挝一掌血;!千古名句,经典。2016,12,8日晚6时玫瑰苑客厅撰文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