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桂金的人品与文品之三

(2016-08-10 14:32:55)
分类: 报告文学



我与李桂金兄交谊甚厚,他给我写信说:“兄弟,写稿要多些多练,好棋不在头三百六十盘,只要功夫深再用心,就能写出好稿来,当报社通讯员也不是谁叫干的,是自己钻着干的,写稿比下棋打扑克有用得多。”信中还说:“写稿要写深写透,不能半不拉咽,要写具体。”我的哥哥虽然走了,他的精神财富,他给我的书信我至今珍藏着,他跟报社接触早而且多,一些学习资料比如大众日报社新闻部编写的《通讯选》、《消息选》我都反复阅读,当做样板,进步很快,大众日报社采用了我很多稿件,评为省报模范,通报表彰,后被选拔到公社当专职通讯员,上稿率加大,得到省市县包括原泰安地委宣传部的多次表彰,这得益于桂金哥,我很感谢他,他的孩子拿我当亲叔待承,桂金哥的弟弟李桂生曾任洪范、栾湾教委主任,退休后写了一本书叫《老村老院老故事》,收散文70余篇,他赠给我一本,我惊讶于他文采飞扬的写作水平,其中有一篇叫《我的哥哥李桂金》,写得情深意长,栩栩如生,把桂金哥写活了,我给他说:“桂生哥您写得好,但没把老兄写作上的成绩给点出来,以后补上吧。”他说:“有些情况不熟,您这个感情,还是您写吧。”我点点头称许。我认为找个村级会计很好找,找个有特殊写作才能的人难找,当然这是个苦差事,富家浪子什么官二代高富帅谁捣鼓这玩意儿,在一个机关上找个会送礼提茶倒水扫当门的拉两车,找个写作的怪难,或许是人家看不惯“爬格子”的,但是当县官的流传几千年,历史上记清的没几个,当下在位上掌着权的人们还挺抢眼球,加上那种“十种人一支笔,谁上台给谁吹”的小编小记们什么风骚美女们的胡吹浪叫的吹捧着的还能记起来,过去几年都忘了,除了上志上年鉴上去找,文学家于慎行过去二百多年了,人们还记着,说明文人还行。


我见着李桂金兄之女李月英说:“月英,该把你父亲的遗稿整理一下出本书。”月英没置可否,说文稿在她哥哥李庆明那里。



桂金哥口才极好,性格干脆,从不拖泥带水,谁找帮忙有求必应,春节写对联啦写喜帖啦写碑文啦写个报告申请啦,写的就是好,那字体就是好,至今老百姓家里还挂着他的书法作品,而那些送上门的什么书法家画家啦歌唱家啦狗屁拉拉油的玩意儿人们都不去裱更不会挂,说这些玩意儿不接地气,人品不好挂上丢人,可不是老百姓就嫌那种吹气冒泡专贪腐搞女人嫖娼的那种穿红衣留长毛发的公子哥们的洋相皮的所谓作品,不知在哪里花钱买了个熊奖,给个神经病一样腆着个草包肚子吓唬人哩。桂金哥说:“咱要老实做人,不学那些洋相皮,要朴实,给老百姓打成一片,当了乡镇干部更不能盛气凌人,见面不能喊老李老张老王老尹啦,叫叔叫大爷叫爷爷叫哥叫弟叫李书记张主任高会计啦就行,去做工作要看火候懂人情,炸着麦子燎着豆你给人家少啰啰,在地头上简短洁说,可别胡扯狼林,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人家娘们还急哩,在别人家喝酒别喝得醉头麻花走不动路拉不动腿,人家恭敬咱咱更得敬服人家,谁家没小男妇女啊,言行一定要规整,别沾光占便宜,注意在群众威信,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说话诚实守信用,说了要做,不说也做,有时做了也不说!”桂金哥的嘱托我受用终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简朴,待人诚恳,从不浪费村里一点东西。我遵照他的说法去做,各项工作都跑在前面,多次被评为先进,感谢桂金哥。



一次大众日报社办学习班,名记者穆青周原点名问平阴写《县长挂着俺吃水》的作者李桂金来了没有,李桂金老兄那时40多岁,腼腆地站起来红着脸说来了,再无语,这篇稿子领奖他没去北京,是报社给稍来的,别人问老李为什么不去,他说:“一篇小稿值不当的,俺在家算账搞分配哩”。李桂金老兄说:“要写好文章,要有好人品,还要有好文品,说心里话,说别人想说说不出来的话,要创新,要写深!”说得好,他文风朴实无华,但耐读,他写的80年代煤场卖煤转变行业作风一稿说“卖的煤有面子的没面子,没有面子的有面子”,谁不愿意要块煤而要煤面子啊,他讲做买卖的不能快了萝卜不洗泥,卖大馍馍的挣钱,卖小馒头的不挣钱,很哲理。他代笔写的《县长挂着俺吃水》一稿说小黄崖吃水难,有要饭的要个窝窝头好说,塞给你仨俩打发出门,要碗水喝,对不起,请你走人,多生动形象。李桂金老兄好人品写出了好作品,老百姓说他是俺山窝窝里出了个赵树理,会写好文章!


                      201687日下午


                         安城史志办急就

 


谨以此献给:


我亲爱的李桂金老兄




收录《新浪好博文》《作家之路》《新浪博客文学》《文学艺术》


 


 


   给尹燕忠的复信


 


 


  感谢帮助之恩


 


 


 


 


 


                     收入尹燕忠读书日记


201689日下午

   


安城史志办整理

       


 


 


 


 


 


 


 


尹燕忠同志:


您好:


咱这不相识的朋友,居然费神写信给我,使我心情激动,倍感亲切,我只不过是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半瓶醋,既然你这样热心,我就闲扯一番吧!


我是一个农民通讯员,也没人叫咱干,也是自己钻的,咱为啥这么热心呢?我考虑,咱在农村当社员,没有学别的技术,学点文化,写点稿子,既能锻炼自己,又能促进自己不东扯西唠的串门子,并且还能为党报义务写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还促进了自己的学习,这比有空打扑克、玩象棋有趣味吗?所以从785月份就写上了。


写稿是一个苦差事,既动心又动脑,我们在农村,白天乱哄哄的,只好晚上写,所以必须要有毅力,有决心,俗话说:“好棋不在头三百六十盘”,别看新闻单位不用,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如果高兴来一篇,不高兴个把月不写,报社当然不会理你了。


今年我被报社采用十七篇稿子(有合写的一篇),电台采用三篇。这里边的稿子,有些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写的,可就用了,为什么?这就吃透上头,细致采访,写一个事要写透,不能写的半个拉咽,我们既然热心这件事,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要怕别人笑话,这里我有个体会,前些天我上公社开会,头发长了,到东池理发馆理发,收费时只收2角,我就和理发员座谈,结果写了稿子,县站用了,虽然报社没用,我觉得这稿子采访时间短,写的透,符合当前形势。一开始不要写大的,写一事一议的小稿,现在报纸要求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稿子不大好用,可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紧写,总会有用的那天。再就是要抓问题,选准角度,以一个侧面反映一个问题,不是说一点水中见太阳吗?就是这个问题。再就是多看报,多听广播,多学习,多钻研,这里也没什么奥妙,不要把它看得高不可攀,大胆写,决心写,就能写出好的稿件。


因为在公社办训练班,今晚回家,看到你的来信我就挥笔草书,实不能满足你要问的问题,今天我还赶着开会,不多说了,望你后多通信,多商量,多研究,以后咱们会面时再谈。


写的不好,望你见谅!


问永明同志好


                      


                                 李桂金


                             八〇年元月十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