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城栾湾史稿之自然环境2

(2016-07-26 16:23:40)
分类: 尹燕忠读书日记

云雾天气  19601987年间年平均总云量为5.1成 (所看到的整个天气分为10成,云所能遮住天空的成数即为云的成数)。平均低云量为1.4成。以122月云量最少, 月平均总云量4.1成,平均低云量1.0成。按日平均总云量小于2成为晴天,大于8成为阴天, 一年中晴阴天数基本相等,在9899天左右。一年中12月份晴天最多, 为14.0天;7月份阴天最多,为12.7天。出现雾的时间基本各月都有,以122月浓雾天气较多, 37月及秋初浓雾天气较少。 按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雾为浓雾, 年平均出现14.7次。

境内19601987年历年各月平均晴阴天数(天)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晴天

12.7

9.0

6.9

6.1

6.5

5.0

2.9

4.9

8.1

11.2

11.3

13.9

98.4

阴天

6.2

6.9

7.5

8.4

8.4

9.4

12.6

10.4

9.5

8.0

6.8

5.4

99.5

 

境内19601987年历年各月浓雾

平均出现次数及最多次数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平均出现次数

2.3

1.3

0.6

0.4

0.4

0.1

0.9

1.4

0.9

1.5

2.23

2.7

14.7

最多出现次数

11

6

2

6

3

1

4

4

3

7

6

8

39

地温  19601987年间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5.6℃, 比气温高2℃。各月地面温度的高低与气温同步升降。 1月份平均地温为-1.8℃,最冷。67月份地面温度最高,平均为30℃左右,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7.4℃,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24.7℃。5厘米深的土壤温度是决定春、秋季节播种的主要因素,春秋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和9月下旬。

降雪与积雪每年125日左右开始降雪,313日左右降雪终止。   

19601987年间降雪最早的是1982119日, 最晚的是1974114日。 结束最早的是197425日,最晚的是1965427日。累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7天,1968年降雪天数最多, 为18天,年降雪最少的仅3天,19601987年共出现过4年降雪天数为3天的年度。积雪平均在1225日左右出现。出现积雪最早的是19741111日,最晚的是1963217日。 累年平均积雪天数为10.6天,积雪天数最多的是1971年,为36天。

第二节  气候要素

苹果树:萌动期一般在322日,花期最早在49日,最晚在422日,一般在4月中旬。

    梨树:萌动期和花期每年比苹果树早710天。

    桃树:萌动期一般在3月下旬,花期在4月初。

    杏树:3月中旬萌动,3月下旬开花。

    玫瑰花:萌动期2月中下旬,3月中旬展叶,4月中旬现蕾,始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5月中旬,末花期5月下旬。

    毛白杨:3月上旬萌动,3月中旬开花,4月上旬展叶,4月中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落叶。

    泡桐:4月上旬萌动,4月中旬展叶,5月上旬开花,9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中旬落叶。

    小麦: 适宜温度1520℃发芽,年前降到2℃以下进入越冬期,年后温度平均上升到2℃开始返青。

    玉米:春播表层土壤510厘米1012℃比较适宜,67℃开始发芽。

    大雁:3月下旬至4月上旬飞向北方,10月中下旬飞向南方。

    燕子:3月下旬来,9月上旬去。

    布谷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来。

第五章  自 然 资 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全镇总面积  万亩, 其中可利用面积    万亩,占总面积的50.85%;非可利用面积23.15万亩,占总面积的17.15%

    耕地  1987年面积为464295亩,占总面积的34.39%,农村人均占有耕地1.43亩。

    林地  1987年面积为358781亩, 占总面积的26.58%。其中果园占地74461亩,占林地面积的20.75%; 苗圃占地2365亩,占林地面积的0.66%;桑园占地3691亩,占林地面积的1.03%;玫瑰占地9681亩,占林地面积的2.70%;其它268583亩,占林地面积的74.86%

    荒地  1987年面积110700亩,占总面积的8.2%。其中山上荒、梯田空间荒、沟坡荒47014亩,荒山63686亩。

    芦苇旱地  1987年面积1620亩,占总面积的0.12%

    坑塘湖河  1987年面积6.01万亩,占总面积的4.45%

    工矿占地  1987年面积1890亩,占总面积的0.14%

    沟路渠  1987年面积124200亩,占总面积的9.20%

    村庄城镇占地  1987年面积228414亩,占总面积的16.92%

第二节  水资源

    1984年水资源普查,全县浅层地下水的总储量为78249.09万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总水量33860.51万立方米,  其中当地径流量6890.6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13269.91万立方米, 引黄引湖等客水可利用量为13700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水量12300万立方米。全县3大灌区:沿黄的引黄灌区、井灌区、山丘地区的蓄提灌区。沿黄水源已开采利用占可开采利用的25.7%。 沿汇平原井灌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已开采利用3028.02万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可开采量的72.6%,占枯水年可开采量的92%。 中部山丘的蓄提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开采难度大,靠雨季拦蓄地面径流水。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987年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英石、石灰石、耐火土、大理石、贫铁矿、褐铁矿。石灰石分布全县大小山头,储藏量大,易开采。大理石分布在洪范池乡一带,储藏量大,纹理色彩均佳,利用价值较高。石灰石和大理石均已开采利用。

第四节 生物资源

    哺乳类  马、牛、骡、驴、猪、羊、狗、猫、狐狸、狼、兔、刺猬、貂、蝙蝠、獾、野狸、鼠、黄鼠狼等。

    禽类  鸡、鸭、鹅、鸽、斑鸠、麻雀、灰喜鹊、乌鸦、鹰、燕子、布谷鸟、水鸭子、啄木鸟、大雁、猫头鹰、山鸡、鹞子、翠鸟、黄鹂、鸳鸯、画眉、八哥、鹦鹉、白头翁、百灵、柳莺、鹭鸶等。

    虫类  蜂、蝴蝶、蛇、土元、蝈蝈、螳螂、蜻蜓、蝉、蜈蚣、蚰蜒、蝎子、蝼蛄、蜘蛛、豆虫、造桥虫、粘虫、金针虫、金龟子、蝇、蚊、蚂蚁、天牛、地老虎、蛴螬、蝗虫、蟋蟀等。

    水生类  鲤、鲫、鲚、草鱼、鳝、鳅、鲑鱼、鲢、尼罗罗非鱼、虾、蟹、青蛙、甲鱼、蚌、螺、龟等。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 涝

境内地处山区干旱频繁,尤其春旱,机遇率达85%。从14912012年间发生旱灾50次,其中春旱,夏旱16次,秋旱7次。其中春旱连夏旱的10次。1491年以来发生的主要旱灾:

附古志书记载暨现代书统计的旱灾(1491——2012)。

1491年明弘治四年,旱,民饥。

1492年明弘治五年,旱,民饥。

1523年嘉靖二年春,黑风暴雨,木拔,地震,岁大旱。

1524年嘉靖三年春,民饥。

1527年嘉靖六年,蝗。

1528年嘉靖七年,蝗。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蝗。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旱,蝗食殆尽。

1569年隆庆三年,旱,蝗,秋淫雨伤禾。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旱,蝗。

1516年万历四十四年,太白昼见、白气亘天、旱蝗。

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复蝗,大饥,人相食,死者无算。

1635年崇祯八年,飞蝗蔽天,害禾。

1640年崇祯十三年,旱,蝗、禾稼俱尽,人相食。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旱,蝗。

1785年乾隆五十年,大旱。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春大饥,民相食。

1813年嘉庆十八年,旱,大饥,1867年(清同治六年八月)黄河暴溢,淹没农田房屋。

1835年道光十五年,春旱,秋蝗。

1836年道光十六年,旱,蝗食禾殆尽。

1857年(清咸丰七年)春大饥。

1871年(清同治十年)连降暴雨,黄河决口为灾。

1876年光绪二年,大旱,赤地无禾。

1867年(清同治六年)旱。

1868年(清同治七年)无麦。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春大饥。

188854日地震。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黄河民堰漫溢决口。

1905(清光绪三十一年)发生水灾。秋无收,农民流离失所。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西毛铺教堂,林洼教堂(建成支堂)。

1909年(宣统元年)1214日夜地震,响声如雷,29日又震。

1917年(民国六年)蚜虫成灾。

1922年(民国11年)旱、有蝗。

1923年(民国十二年)4月冻灾,麦苗冻死大半。夏季涝灾。

1924年冬无雪。冬旱。

1925年秋季涝灾。

1926年夏季雨涝。

1927年大旱。1926年秋~1927年秋基本无雨,赤地千里,禾苗不见。立秋时又阴雨20天,多因旱未种,已种的被淹,草荒,没收成。

1928年(民国十七年)6月,蝗虫成灾,农作物全部被毁。

1929年夏大旱,早禾枯死,晚禾未播,连年荒旱,民不聊生。

1930年秋季涝灾,洼地作物被淹。

1931年(民国二十年)917日,大雨连降一昼夜,房屋、庄稼大部被淹,省赈务会拨高粱600包(麻袋),救济灾民。

1933年秋季大涝。

1934年大旱,酷热,全镇热死近百人。

1935年秋季大雨不断,洼地受涝。

1936年(民过25年)春,全镇流行“猩红热”。

1937年(民国26年)81日,菏泽地震波及安城。

    1940年春旱。

    1941年大旱,麦减收。

19421943年大旱,民大饥,夏忽热忽冷,谷子热坏,高粱冻坏。1943年有蝗灾。

1949924日黄河泛滥,山洪暴发,安城镇沿黄受灾村10个。淹地15000亩。

1950年秋黄水漫溢,受灾村庄8个,淹地12万亩。

1951725日全县降暴雨190毫米,安城、栾湾倒塌房屋100余间,淹地2500亩。

1952年秋发生旱灾13.8万亩。

19527月,流行痢疾,省地县领导派医疗队免费抢救。

1953年安城栾湾黄河滩区淹地3万亩。

195371日,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12月,平阴至济南通班车,途经安城、栾湾。

是年兴建毛铺引泉、引河工程,设计浇地万亩,为平阴全县第一出水利自流灌溉工程。

1954813日,黄河水漫溢,安城栾湾沿黄受灾村庄9个,淹地2万余亩。

1955年安城沿黄受灾,淹地1万余亩。

1958721日黄河水漫溢,淹地1.5万亩。倒塌房屋300余间。

    1959年夏秋发生严重干旱。

    1960719日~924日全镇滴雨未落。有些作物枯黄旱死,平均每亩减产42公斤;有30个山区大队人畜吃水困难。

1961年春季大旱, 小麦严重减产,平均每亩只收20.25公斤。

19628月份连降暴雨,六天时间降雨492.2毫米,淹地3万余亩。

19637840天降暴雨30多次,降雨70多毫米,沿黄受灾3万多亩。

196479月,降雨30多次,全镇降雨70多毫米,山洪暴发,黄水漫溢。

    1964年冬~1965年春7个月只降水6.8毫米, 比常年同期减少107毫米,旱情严重。

1968年干旱严重,农业歉收。

1969210日,黄河出现特大凌洪,栾湾公社的王营、辛庄、中栾湾、南栾湾、被冰水包围,淹麦田2.3万亩。

    1971年全镇受旱面积17.7万亩。

    1972年全县受旱面积39.4万亩,山区有75个大队人畜吃水困难。

    1973年春季干旱,70天无雨。

1974年干旱。197311月~19747月上旬长达8个半月全县平均降水47.1毫米。7.7万亩夏播作物因旱未种上,已种作物旱死3.6万亩。

1975726日,黄河水漫溢,栾湾公社10多个村庄5000多人受灾,淹地1.5万亩。

    1976年春季发生干旱,  345月份仅降水6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3/5。全镇受旱面积7000多亩; 151座水库塘坝中有72座干涸;936眼机井中有264眼提不上水来。19769月黄河水暴涨,沿黄6个村受灾。

1977年干旱继续发生。出现井枯塘干,地下水位下降,山区有20多个大队人畜吃水发生困难。

1978年秋季连降大雨,沿黄地区2000多亩受灾绝产。

    1980年干旱。

    1981年严重干旱。198011月~1981629日长达220天仅降水41.9毫米,为常年同期降雨的13%。小麦从种到收未降过透地水,全镇减产小麦6.5万公斤;全县154座水库、 塘坝中有139座干涸;1260眼机井中干枯的有509眼,平原地下水下降47米,山区井水下降710米。

198369月下旬全县普遍出现干旱,平均降水2.58毫米,受旱作物37.5万亩,其中11.4万亩受灾较重,减产68成。

    1985119日~1986517日干旱持续190天,造成小麦减产45成。

    境内水灾主要包括黄河大水灾害、汇河大水灾害和大暴雨灾害等。1840年以来发生各种大水灾31次:

    1855年(清咸丰五年七月) 黄河决口铜瓦厢,北徙入大清河,"受灾黎民荡析离居,民田庐舍多被淹没"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汇河大水,泛滥成灾。

    1923年(民国12年)4月冻灾,麦苗冻死大半。夏秋涝灾。

    1925年秋季涝灾。

    1926年夏季雨涝。

    1930年秋季涝灾,洼地作物被淹。

    1931917日大雨降一昼夜,房屋倒塌,庄稼大部被淹。

    1933年秋季大涝。

    1935年秋季大雨不断,洼地受涝。

1949924日黄河泛滥,山洪暴发,沿黄受灾村庄98个,淹死6人,淹地14万亩,倒塌房屋3809间。

10495月建成平阴县南栾湾第一个基层供销社。

    1950年秋黄水漫溢,受灾村庄百余个,淹地7.8万亩。

    1951725日全县降暴雨190毫米,倒塌房屋1700间,淹地16.2万亩。

    1952年全县受水灾面积3.9万亩,粮食作物减产71.65万公斤。

    1953年黄河滩区淹地15万亩, 汇河沿岸淹地4万亩,共淹地19万亩。山区冲毁地堰7万条。倒塌房屋1万间。

    1954813日黄河水漫溢, 沿黄受灾村庄120个,淹地15.15万亩,粮食作物

减产828万公斤,棉花减产3.8万公斤,倒塌房屋7000间。

    1955年张天井水库建成。属小(二)型。

1955年秋季沿黄和沿汇地区遭受涝灾,淹地9万亩。

    1957723日黄河水漫溢, 沿黄受灾村庄138个、 2.1万户、9.3万人,淹地

16.2万亩,倒塌房屋26330间。

1958721日黄河水漫溢。淹地18万亩,倒塌房屋5900间。

19595月建成东毛铺青龙水库,属小(一)型。

195911月济平干渠栾湾段开工。

19607月到11月,山东省地质局108钻井队,为冷饭店、林洼村打出第一眼岩心深井。

    19628月份连降暴雨,6天时间降雨429.2毫米,沿黄沿汇地区淹地12.1万亩,倒塌房屋5900间。

    19637840天降雨30多次,降雨604.4毫米,沿黄沿汇地区受灾13.1万亩,

山区冲毁地堰2.8万条,倒塌房屋2764间。

196479月降雨30次, 全县平均降雨533.4毫米,山洪暴发,同时黄河水漫溢,受灾村庄189个,淹地19.9万亩,粮食作物减产1306.15万公斤,倒塌房屋4669间,冲毁地堰9800条。

1966年至1968年大官、东风、安城、北栾、宋庄建成小(二)水库。

    1969210日黄河出现特大凌洪,城关、栾湾两公社的刘官、石庄、前阮二、下盆王、王营、新庄、中栾湾7个大队被冰水包围,淹麦田5.5万亩。

197210月望口山排灌站建成。

    197374日暴雨成灾,淹地5.3万亩。

    1974716日~810日全县平均降雨400毫米, 受涝8.6万亩,其中5.4万亩绝产。

    197576日黄河水漫溢,东阿、栾湾两公社30个村1.3万人受灾,淹地3.2万田。

    19769月初黄河水暴涨, 沿黄破堤滞洪,受灾村庄106个、22886户、10.4万人, 淹地14.9万亩,倒房1000间,损失粮食2340万公斤,冲毁石渠4.2万米、桥涵建筑物202座、机井74眼、国防公路27.2公里。

    1978年秋季连降大雨,沿黄地区5万亩作物受涝绝产。

198286日黄河水涨,旧县、东阿、孔集、城关4个公社破堤滞洪,受灾庄80个、 8.7万人,淹地10.5万亩,损失粮食2541.5万公斤,倒塌房屋1680间,冲毁桥涵等306座、石渠20条、机井24眼、国防公路34公里。

第二节  风 雹

境内冰雹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个别年份一年发生两次。降雹较大,对农业造成较大危害的平均351次。 冰雹多发生在67月份,一般出现在下午28点,同时伴有雷雨大风。 降雹持续时间多在10分钟左右。  冰雹颗粒一般为510毫米。

1840年以来发生较大雹灾17次: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四月)雹伤麦。

    1935年(民国24年)四月大风雹。

    1949年全镇有23个村受雹灾,面积2700亩,减产粮食11.5万公斤。

    1952413日和6月上旬全镇连续3次遭受雹灾,受灾小麦860亩,减产小麦7.25万公斤。

    1960717日降雹,雹如枣大。

    1962515日降雹。同年621日又降雹,雹大如杏核。

    1964429日安城、栾湾公社有12个大队遭受雹灾、风灾,冰雹大的像馒头,一般像鸡蛋,最重达0.7公斤。3千亩小麦绝产。

    1965429日下午两公社遭受雹灾,持续1015分钟,20多个村庄受灾,麦田628亩、春田880亩被砸,减产小麦6万公斤。

    1967426日下午安城栾湾20多个大队个大队遭受雹灾,受灾作物面积1万亩。

     197666日栾湾10个村遭受雹灾,大的像杏,小的似枣,持续57分钟,受灾作物2万亩。并伴有9级大风,棉花被砸成光杆,春苗和未收的小麦遭受了损失。

    19807月底和9月初, 栾湾12个大队两次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积2000多亩亩。其中受灾较重的栾湾公社降雹时间14分钟,最大的重36克。

    19829月冰雹,受灾面积2000多亩亩。

1985719日凌晨栾湾遭受雹灾,并伴有89级大风,冰雹持续1020分钟,最大直径8厘米,受灾面积9万亩,倒塌房屋20间,刮倒树木2800棵、电线杆20根,总计直接经济损失49万元。

1868年(清同治七年五月十七)大风。

    1877年(清光绪三年二月)黄风数日。

    19524月、6月发生两次8级以上的大风,刮坏小麦4612亩,损失小麦6.6万公斤。

    19807月底和9月上旬发生两次8级以上的大北风, 伴有暴雨冰雹,玉米等高杆作物被刮倒,受灾面积12万亩,刮倒树株2万多棵。

    1983425日沿黄平洛、望口山、柳河圈、靳镇、三皇栾湾、张营、贵平7个村庄遭受暴风雨袭击,倒伏小麦1万多亩,减产小麦6万多公斤。大牲畜45头, 猪、羊255头(只);林果等损失1099.7万元;供电通讯线路等损失100.35万元,公路损失1.5万元。

第三节  

    境内累年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022,104,最晚的年份日期在1110,终霜期最早结束的年份日期在39,最晚结束的年份在5月二日,无霜期一般200,最长无霜期年份时长202,最短无霜功能期年份时长142,平均无霜期165天。

第四节 地震

1858年(清咸丰八年五月)地震。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初四)地震。

    1909年(清宣统元年)1214日半夜地震,有声如雷;29日又震。

    1937年(民国26年))81日菏泽地震,安城房屋有倒塌。

    1966322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7.2级地震,安城震感强烈,倒塌房屋20余间。

    1970年望口山西发生1.6级地震。

    19767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安城震感强烈。

    1981119日宁津县发生6.1级地震,安城有震感。

    198311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安城震感强烈,个别老屋有倒塌。

    19851130日河北巨鹿邢家湾发生5.3级地震,安城有震感。

 第五节  虫 灾

    境内虫灾主要为蝗灾。1840年以来共发生各种严重虫灾16次:

    1856年(清咸丰六年)"飞蝗害稼,禾茎并尽"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六月)"蝗虫成灾,遮天旬日,庄稼草木叶子具被食尽,饿殍枕野"

    19285"飞蝗遍野,早苗无余"6"蝗蝻后生,晚禾殆尽"

    1941年大旱,蝗虫为害,土地失收。

    1949年发生各种虫灾6万亩,小麦3.9万亩发生黑穗病,减产56万公斤。

    19595月旧县湖区发生蝗灾,县组织人工捕杀,省派飞机支援灭蝗。

    1960年湖、洼地区发生蝗灾8万亩。

    1962年秋发生蝗灾3万亩,每平方米有虫1030头。

    19658月全县发生各种虫害24万亩, 其中粘虫2.4万亩,豆虫8.7万亩,大豆造桥虫4万多亩,其它虫害8.9万亩。虫害密度每平方米35头,多者3050头。

    19727月全县发生三代粘虫5.02万亩, 钻心虫9.5万亩, 高粱、  大豆蚜虫10.92万亩,棉花蚜虫3.8万亩。

    19738月全县发生各种虫灾14.8万亩。

    19748月全县发生各种虫灾10.6万亩。

    19758月发生各种虫害24.1万亩,其中严重的22万亩。

    1979年发生大豆造桥虫害5万亩。

    1987年张营洼发生蝗灾1400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