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安城镇,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场景,让人激情振奋。修路架桥、拆迁复垦、厂房建设、……干部群众挥汗如雨,25个项目齐头并进,安城,俨然成为了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沐浴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6月中旬,安城镇吹响了“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为主题的“百日会战”号角,一场重点工作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安城镇作为东部工业新城,肩负着三年突破进程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进一步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更快的节奏,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安城镇镇长卞伟在谈到开展“百日会战”活动的初衷时指出。
按照活动安排,该镇将重点做好结合文章,根据群众路线期间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眼前问题和长远利益入手,大干100天,围绕梳理出的需要近期尽快落实完成的发展、实事、稳定、班子建设四大类问题25个项目开展集中会战。
打开“百日会战”项目一览表,可以看到,无论是工业项目还是民生项目,无论是稳定工作还是班子建设,每个项目都有1-2名镇领导牵头负责,机关干部则人人肩上有担子,身上有责任,每项工作该干什么,什么时间干到什么程度更是一目了然。“我们对全部25个项目实行销号制,倒排工期,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卞伟表示。
民国初期修建的宋庄桥,连接着宋庄村和兴隆镇村,并且是宋庄村民到村北2000多亩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一侧桥板出现塌陷,给村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镇领导干部通过调研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其纳入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推进。“目前前期清障、设计、招投标工作均已完成,正在进行桥桩施工,预计10月份可竣工通车。”牵头负责该项目的副镇长刘祥国介绍。
如果说宋庄桥项目解决的是群众的出行问题,那么梯次推进的三大农业项目则解决的是百姓的吃饭问题。目前国土部门立项的望口山高标准农田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修建水泥生产路12000余米。该项目将与即将实施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和栾湾洼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压茬推进,全部完工后可大大提升所涉耕地的生产能力。
“原来栾湾洼使用黄河水灌溉,后来搞台田的时候把水渠破坏了,只能采用井灌,洼里又没电,水泵只能用拖拉机带,浇地成本达到100多块钱一亩,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除了修路架桥外,还要把黄灌水渠修通,再把电通过去,打造黄灌、井灌两套浇灌系统,真正方便了群众。”说起项目的情况,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郭超可谓是了如指掌。
以上两个项目只是“百日会战”大局中的一瞥。“百日会战”的25个项目中,发展类项目9项,实事类项目11项,稳定类项目4项,班子建设类1项,现在可以说是项项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效。
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该镇对列入“百日会战”的25个重点项目逐一进行集中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拿出具体解决办法,倒排工期,列表上墙,挂图作战。按照每项工作项目化、每个项目具体化、具体项目责任化的“三化”推进思路,实行指挥部推进机制,集中力量开展会战。同时成立了项目建设督导考核领导小组,对项目情况实行一周一汇总、半月一调度、一月一小结,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会战成效。
针对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工业、农业、社区建设等发展类、实事类项目,该镇班子成员及项目责任人员更是全部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现场解决土地、资金、规划等实际问题,全体工作人员实行“5+2”、“白加黑”工作制,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在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排忧解难、一线攻坚克难,全力确保项目竣工完成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集中签约一批、规划储备一批,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福胶产业园投产、元首针织办公楼宿舍楼投入使用、华阳紧固件标准厂房完工、驻地社区完成内外装修、平洛社区二期主体完工、农村公路网化线改造完工……计划节点表上,一个个目标令人振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施工紧张,调度有序……项目建设现场,一步步推进换来群情激昂。炎热似火的这个夏季,安城人也正拿出似火的热情,以务求全胜的决心,集中精力打好“百日会战”这场硬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