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王润滋、张炜、矫健、尤凤伟、左建明、苗长水、刘玉堂、李贯通等一批有着全国影响力的山东作家,以其鲜明的齐鲁地域文化风格、独特的伦理文化精神追求和磅礴大气的丰富内涵而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影响力,被誉为“文学鲁军”。新世纪以来,张炜的《刺猬歌》、《你在高原》,赵德发的《双手合十》、《乾道坤道》等“传统文化题材三种”,刘玉堂、苗长水、尤凤伟等作家佳作不断,呈现出蓬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学鲁军的带领下,年青一代的山东作家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相继产生了一批在国内文学颇具影响力和创作实力的“鲁军新锐”:如刘玉栋、刘照如、路也、王方晨、凌可新、常芳、东紫、王秀梅、艾玛、宗利华、张锐强、范玮、瓦当、王宗坤、柏祥伟、闵凡利、郝炜华、蓝强、潘维建等小说家。而80前后的刘爱玲、莫问天心、程相崧、乔洪涛、姜成娟、高阳也呈现出较好的创作势头。“文学新鲁军”的概念呼之欲出,这不仅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正常代际演化,而且也是对新一代山东作家在国内文坛的巨大存在所应给予的新定位。
刘玉栋是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70后实力派作家。刘玉栋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可贵多元的探索精神。《傻女苏锦》、《绿衣》、《蛇》等作品表现出了一种先锋性、魔幻性的审美风格,并创作了《给马兰姑姑押车》、《葬马头》等一系列飘逸灵动而又意味深长的乡土文学精品,作品《我们分到了土地》获得广泛赞誉。新世纪以来,刘玉栋的长篇小说《年日如草》准确描绘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状态,是70后文学的新突破。
女作家艾玛目前处于最佳创作状态,每部作品出来都获得赞誉。艾玛“涔水镇”的叙事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叙述风格。小说中关于欲望、良知、民俗、道德、法律的内心纠结无处不在,裁缝、理发匠、杀猪匠、妓女、民警等形象虽然着语不多,但极富个性。艾玛《浮生记》、《井水豆腐》等作品获得“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等重要奖项。王秀梅近来发表的《父亲的桥》、《浮世音》等“父亲”系列小说呈现出较高的文学品质。此外,王方晨、常芳、东紫、宗利华、瓦当等作家都表现出强劲的创作势头,产生了较大影响力。80前后的小说家刘爱玲、乔洪涛和程相崧呈现出较大的文学潜力。
提起中原作家群,每一个对中国当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数出一批作家来,当前仍然活跃的作家张一弓、田中禾、二月河、李佩甫、郑彦英、张宇、邵丽、乔叶以及在北京发展的周大新、刘震云、刘庆邦、朱秀海、阎连科、柳建伟、李洱等等,都在全国文坛有着相当的影响。
河南新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就是对苦难的抗争和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中原文化的反思。从徐玉诺、师陀、姚雪垠到李準、张一弓、乔典运、田中禾、李佩甫、张宇以及周大新、刘庆邦、阎连科、刘震云等都是如此。
具有深厚的乡土文学传统是河南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原的乡土文学传统,基本包含以下内涵:与苦难抗争的乡土生活现实,乡土的变革,乡土文化中的人。纵观河南新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乡土题材文学作品表达的是革命主题,上世纪80年代则转向了乡土文化主题。同时随着作家眼界的不断开阔,他们的作品也不断向历史的深处和社会的广处开掘。比如张一弓从改革开放之初写乡土社会历史变革进一步走向历史深处,创作了《远去的驿站》、《阅读姨父》;田中禾则完成了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革命大潮中命运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及《十七岁》;李佩甫的《李氏家族》已开始从描写转型期农民的生活与性格转向深沉的历史表达,《羊的门》、《城的灯》以及最近的《生命册》,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中原文化土壤上“人”的生长;张宇从《活鬼》的重点表现农民生存智慧走向了《疼痛与抚摸》、《软弱》中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开掘。而走出河南的豫籍作家,也不约而同地把中原乡土生活放在更深远的历史背景中来表现,周大新从《走出盆地》对盆地中女性个人命运的书写转向更为宏大的“史诗”性的《第二十幕》,阎连科的《日光流年》通过一个村长39年的人生历程写出了中国农村这几十年的历史,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对中原也是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做了新的解读,《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则是深入中国乡村社会人物心理的全新表达。随着经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中原作家群各作家在深入开掘乡土资源的同时,题材范围也日益拓宽,同时中原作家群的人员构成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作品题材的多元化。而河南的历史文化传统则为历史题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原作家群中,远有姚雪垠,近有二月河,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带动一大批河南作家创作,使河南成为历史题材的文学重镇。
中原作家群作为自先秦绵延至今的庞大创作群体,深厚的传统为今天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原作家群的创作也更趋丰富多样。所谓风格特点,也是就整体而言的,其实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创作也都分别具有各自的特色,如南阳形成了以注重艺术探索为特色的小说创作群体,周口形成了以关注乡土和农村变迁为特色的小说创作群体,新乡形成了具有南太行特色的创作群体,信阳、平顶山形成了以诗歌写作为主的创作群体,等等。这进一步表明,中原作家群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都更趋多元化,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丰富、多彩的创作群体正在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书写中国文学的新辉煌。
2016.5.4于安城镇史志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