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前四史是:
《史记》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皇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共120篇。
《三国志》
《三国志》,晋陈寿撰,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60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2016年4月19日上午于
安城镇《改革开放实录》写作办公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