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池史话——尹燕忠
(2016-02-23 13:17:03)分类: 散文 |
池上有供游人赏池的回台,回台内由雕刻精细的石雕坐狮、望柱和花卉栏板构成封闭式方形石栏护围。泉池南侧外壁上,有一青石雕刻的龙头,从池壁探出,水从龙嘴中涌出,喷珠泄玉,跌进2米见方的石砌水池中。龙头正上方镌有“龙池”二字,为清代贡生秦维翰书丹。水池两侧,各有一尊石狮。西侧立清康熙十年(1671)杨士元诗碑刻。泉水绕池一周流出,与众泉相汇为浪溪河,注入大清河。
由龙头处绕月池趋半圆入石磴,登池台,凭雕栏尽观池内。池水清澈晶莹,不显喷涌之状,水平如镜。俯视天光云影,碎石青苔,其乐无穷。池内锦鳞尾尾,戏游自得,聚而忽散,散而又聚,跃而争游客所抛食物。鱼因水而系池,池因鱼而增色。泉水涌浮,若游人将硬币掷在其中,飘摇旋转,浮光耀金,久久不沉,景色奇丽,别有佳趣。有“洪范浮金”之美称。明嘉靖甲辰年(1544)进士,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何海晏(平阴镇人,明嘉靖时《平阴县志》为其所修)有诗赞曰:“方池十丈水之浔,洪范锡名称到今。戏掷一钱清澈底,随波荡漾似浮金”。
整个洪范池院面积约有2500平方米,原院内楼台亭榭,清幽典雅,鸟语花香,秀丽如画。池北有一拱形石桥,横跨渠上,桥北为龙祠。龙祠是金代建筑。硬山起脊,小灰瓦覆顶,卷棚式抱厦,饰以吻兽。虽经历次重修,仍保持金代风格。
洪范池,吐玉涌翠,珍珠翻滚,清澈晶莹,水如平静,游鱼嬉戏水中。大池在一片高岗之上,高岗比周围高四米左右,但池内水面却高于院子的地面,池内泉水四季长流,水势均衡,泉涌水量每天约1000立方米。文革中期拉练的解放军把大池东边和南边的沟填平,修了路,与院子拉平。尽管是泉,但池水从不显趵突之状,因池底无主泉,许多泉眼一起上涌,形成串串珍珠,景观奇特。明代东阁大学士慎行曾赞曰:“何地探灵境,仙泉故又名,天光金镜冷,谭影玉壶清。”此水不以冬夏而变温,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泉从龙口流出,蜿蜒注入浪溪河。
“四围山色远,突地起飞泉”,“水活偏宜茗”,“啖之我欲出”(1671年东阿县令杨士元《洪范池》),洪范池水质好,用来冲茶做饭,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山东医学大词典》均有记载。
前些年经国家质检部门化验鉴定,泉水含锶、锂、锗等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国内罕见的优质矿泉水。它是熬制中华老字号“福”字阿胶的传统用水。
平阴县南门村,明代河南省参政何海宴,掷铜钱于池,铜钱飘摇旋转而不立即沉下,金光闪闪。和何海宴触景生情,随口吟诗:“方池十丈水之浔,洪范赐名称到今,戏掷一钱清澈底,随波荡漾似浮金。”“洪范浮金”由此而来。现在没铜钱了,只能用银元试验。我多次到此,为验证“洪范浮金”之说,顺手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掷入水中,只见那硬币似银燕,飘飘摇摇,银光闪烁,浮摇缓缓下沉,漂浮一两分钟,才落到池底。宛如一颗银星缀在空中,又恰似水里灵长神秘地眨眼睛,着实有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清理了一次池子,光各种铜钱、硬币就捞出十二麻袋,由此可见“洪范浮金”的魅力。
在此斗胆贸然地说:“济南趵突泉诸泉是季节泉,而洪范泉水从来没有干枯过,常年奔流,不消不涨,她是济南平阴的真正名片。
2016年2月19日中午重修定于玫瑰苑书屋
本文收入主题《医院那些事》和《谈写作》主题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