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营散文六篇
(2016-01-21 14:54:56)
故乡情
我永不忘本。温馨的乡情,是那淳朴厚道的乡音,是亲人们和蔼可亲的面容,是问寒问暖的牵挂。她温暖着我的心,让我永远难以忘怀。无暇的乡情,是儿时伙伴们聚在一起的回忆。泪花里闪出童年的星辰,总让我在梦中回想起童年的身影,总让我难以忘怀。绵长的乡情,是走南闯北坎坷人生的旅程,她都有永远的牵挂和眷恋,无论我走到哪里,乡音、乡俗、乡情永远与我紧紧相随。
家乡已是人事倥偬、沧海桑田、物转星移,乡亲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在邻居于四奶奶门前的场院上玩琉璃球、敲铜钱、打楫、砸城隍、打转楫、滚铁环、踢毽子、
跳方字、傍晚捉迷藏……这一幕幕童年的游戏至今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深。现如今,我们这
一代人也都做了爷爷、奶奶了,见了面更加亲切和热情,温馨体贴、相互问候、相互祝福,
眼神中、话语间传递的都是浓厚的情和爱,说不完的往事、叙不尽的情怀:回想我们一起玩
耍、一起上学、一起长大成人、一起锄禾、共同收获、一同扮玩、一起演戏……
夏日在门前石条上乘凉聊天,冬天老人将怀里的小火炉塞给淘气的孩子暖手;谁家缺少了柴
米油盐都是互相拆借,谁家的石榴树上采下的果子都是掰成八瓣送给四邻分享….
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儿时经常跟着父母去姥姥家,上学后每到星期天自己就会跑到姥姥家去。小孩子腿脚利索,
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跑到了。
活的重担压弯了她的腰,严重的咳喘使她常常透不过气来,岁月早早霜染了她的头发,但是
她永远乐观,脾气很好。她会做很多家务活,忙里忙外总也闲不住,与四邻乡亲都和睦相处,
他特别对我更是爱护有加。只要我去了,姥姥总会想方设法的给我包水饺吃,姥姥慈祥的面
容、和蔼温情的举止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艺,十里乡村都夸他人品好、手艺高,二十几岁就带了六七个徒弟。舅母料理家务,有时也
帮舅舅拉大锯,他们都深得乡亲们的称赞。姨妈和姨夫都在部队,每次来信都叮嘱我好好学
习,不时的邮寄学习用品和衣物,鼓励我成长进步。
心上。我从小就对他们特别尊敬。
主要施工力量是平阴县的民工。这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是落实毛泽东主席10.30《兴修水利、造福人民》重要指示的时候,显而易见是政治上的头等大事。经过全民动员,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在平阴县是人人皆知。我初中毕业回村后担任了生产二队的副队长,在参加了栾湾公社农业学大寨培训后,有缘被抽调去建设平阴田山引黄灌溉工程的田山一级扬水站。
长张玉臣同志、副连长副指导员由望口山村一队队长张继海和我分别担任、会计兼文书由望
口山村翟宪坡同志担任、司务长由东平洛村赵世孟同志担任。连部租住在田山村公路北面勤
劳忠厚、热情好客的军属田礼家大爷家。
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经验,在工地施工和连队建设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张玉臣指导员入情
入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的到位到家;副连长张继海同志在施工中身先士卒,实干加巧
干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我利用与大家一起劳动的机会,在施工现场了解情况、掌握信息、
及时报道好人好事,总结经验,激励民工们更好的发挥积、主动性,为完成施工量抢时
间、争速度。三连施工中的好人好事和经验经常在指挥部的简报和工地高音喇叭上播报,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积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连施工中都按时按量完成了每个阶段的
任务。在田山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深受连部各位领导工作精神的感染,同时也在他们身
上学到了很多农村工作的知识。
灵手巧在无声世界里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田二叔。大哥憨厚直实,二哥田振琪在部队里是
五好战士,出嫁的大姐经常来家探望父母,三弟田振勇、小弟田宝山、小英、小芹妹妹都因
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在农村都勤奋好学、品德高尚,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由于我经常在连部写总结、报导材料,他们一家问寒问暖、沏茶倒水、热情周到。冬天怕我
冷、夏天怕我热,让我和三弟田振勇住在一间房子里,有时做点好吃的,还经常给我留着。
在那个年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一家人的情,使我永远忘不了。
同志经常到三连指导工作。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对我教育帮助很大,同时让我看到基层
领导干部、政府官员在那个年代那种脚踏实地、群众路线、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好精神,他们那种慈祥、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