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卫生

(2015-12-09 13:45:05)
分类: 乡土百科

               讲卫生

    1953年原安城设卫生所,1967年又设安城卫生院,1972年安城卫生院、孝直、李沟、东阿分院改称县结核病防治院;1963年增设栾湾公社卫生院。19866月恢复安城分院。1987年栾湾安城两处卫生院共有病床56张,职工62人,年门诊3万余人次。

    栾湾卫生院

    1986年,栾湾乡卫生院职工2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人,李世盈任院长。全院固定资产12万元,医疗设备总值2万元,全年业务收入18万元。

   1987年,栾湾乡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翟恒芳任院长,当年投资200万元购置×光机,、电动洗胃机等医疗设备,为科室配备了电风扇。96日申请门诊楼建设项目,预算13.5万元,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6万元,乡政府自筹资金2万元,群众集资2万元。

    1988,栾湾乡卫生院下划栾湾乡政府管理。

    1989年底,栾湾乡卫生院新门诊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840平方米。

1991年,栾湾乡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付衍振任院长。全院职工1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人,固定资产32万元,医疗设备总值5万元,全年业务收入15万元。

1993年,栾湾乡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高书芳任院长。全院职工2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人,固定资产35万元,医疗设备总值6万元,全年业务收入19万元。

1994年,栾湾乡卫生院顺利通过医院分级管理考核验收,被确定为一级乙等医院。

1995年,全乡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1997年,栾湾多卫生院建立集中式预防接种门诊,并通过验收。是年,进行房屋拆迁改造和道路拓宽,拆除院墙80米,职工食堂100平方。其后投人资金5万元新建了院墙、大门、警卫室。年内,新购心电图机和救护车各1台。

19999月,全乡开展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按照县卫生局要求对全乡农村卫生室进行了整顿与规范。

2001年,栾湾乡卫生院进行医院环境整修改造,新修变电室1处,硬化地面400多平方米,粉刷了门和病房的墙壁,患者就医环境大为改观。

    2002年,栾湾乡卫生院购置解放牌救护车1辆。

    20034月,栾湾乡卫生院成立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发热门诊,配备专职人员和设备,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同时成立以防疫、医疗、护理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组成的防非典巡查小组。6月,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全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筹资工作。年底,上划县卫生局直属管理,改称平阴县栾湾卫生院。全院固定资产56万元,专业设备总值25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3台,年门诊量9000人次全院职工32.其中大专7人、中专2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人,其中主 - 治医师5人、医师9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3人、助产师2人。

1988年至2003.栾湾卫生院每年选派临床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累计脱产进修30人,短期培训450人次,参加自学考试的12人中取得大专文凭者2人,参加函授学习的6人中3人取得大专文凭。通过各种方式的继续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 质得到提升,学历及技术职称结构得到优化。

20042月,栾湾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张树霞任院长。全院职工30人,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27人,固定资产58万元,医疗设备总值25万元,全年业务收入24万元。当年对 病房进行装修改造,铺设了地板砖,安装了土暖气。购进日本产F--820全血细胞分析 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洗胃机等医疗设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 橱、沙发等办公用具3同时按照产科四配套标准规范了妇产科管理工作。64日全县农 村卫生工作现场会在栾湾卫生院召开。

2005年,栾湾卫生院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228平方米。

2006年,栾湾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袁奎广任院长。全院职工3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人,固定资产65万元,医疗设备总值29万元,全年业务收人28万元。3月,平阴县开始实施中医药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栾湾卫生院落实关于中医药参与合作医疗报销 的补助政策,先后投资2万余元,重点加强中医科、理疗科、中药房硬件建设,购进神 订灯、火罐、电麻仪、多功能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购进中草药饮片400余种。11月对 辖区内卫生室进行标准化配套建设。

2007428 日,栾湾卫生院在原址开工建设新门诊楼,设计面积2000平方米,预算投资200万元,其中职工集资26万元。

2008年,栾湾卫生院新门诊楼建成并投人使用。全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 面积175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228平方米。职工34人,年业务收人39.8万元。开设病床20张,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等临床科室和放射科、化验室、B超心电图室、防保科、办公室、财务科、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等医技与管理科室。拥有500毫安X机、彩超、心电图、半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综合治疗机、洗胃机、尿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

2010年,孙富军任院长。年内,全县卫生资源整合,栾湾卫生院并入安城卫生院,成为安城卫生院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2年至2010年,栾湾卫生院通过与西安消化病研究院和其他上级医院联合,开设了消化病专科和妇科病专科,与县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了运用大回环旋转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临床治疗项目,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了栾湾卫生院服务承诺、工作纪律、财产物资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值班考勤制度、卫生清洁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

 

 

 

 

 

 

 

 

 

 

 

 


讲卫生

 

 

 

 

 

 

讲卫生


栾湾卫生院2010年内设科室示意图


 

 

 

 

讲卫生 讲卫生
讲卫生 讲卫生

 

 

 

 


图12


栾湾卫生院2010年院落平面示意图


 


 


院长


副院长


 

 

 

 

 

 

 


 

 

          

 

 

1986年,平阴县结核病防治院撤销,安城乡医院名称恢复,涂序鸿任院长。全院职工1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人,固定资产9.2万元,医疗设备总值2.8万元,业务收入50.1万元。

   1988年,安城乡医院领导班子调整,韩敬海任院长。年低划归安城乡政府管理。

   1991年,县卫生局规范乡镇卫生院名称,平阴县安城乡医院名称撤销,改称平阴县安城乡卫生院。

   1995年,安城乡卫生院在全乡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1996年,安城乡卫生院投入资金对门诊用房进行翻修改造,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1997年,安城乡卫生院建立集中式预防接种门诊,并通过省级示范接种验收。

   1998年,安城乡卫生院对全乡农村卫生室实行三制五统一管理,即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制、退休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行政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代购分发。

   1999年6月,按照县卫生局统一部署,开展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将全乡原20处村卫生室30名乡村医生,根据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情况重新调整,设置卫生所六处,聘用乡村医生32人。

   2000年,安城乡卫生院购置救护车1辆。同年安城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市级验收。

   2003年4月,成立安城乡卫生院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发热门诊,配备专职人员和设备,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同时成立以防疫、医疗、护理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组成的防非典巡查小组。6月,开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筹资工作。年底,安城乡卫生院上划县卫生局直属管理,易名平阴县安城卫生院。

   2004年2月,安城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孙永昌任院长。全院职工3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人,33.7万元,医疗设备总值16.8万元,业务收入13.4万元。9月,根据山东省和济南市关于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县政府在安城卫生院旧址开始建设平阴县传染病医院,2005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6年11月,安城卫生院领导班子调整,袁奎广任院长。全院职工3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人,固定资产37.8万元,医疗设备总价值20.8万元,业务收入16.8万元,设中医科、放射科、内科、药房、化验室、B超心电图室、治疗室、防保科、办公室、财务科、药库、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等科室,配备了200毫安X机、B超、心电图、半自动生化仪、雪球计数仪、呼吸机、洗胃机、尿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当年,安城乡通过标准化卫生所验收,农村卫生工作进入新阶段。

  2007年,安城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20张,门诊总量8300人次。

  2008年,安城卫生院门诊总量10180人次,同比增长23%,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业务用房1914平方米,较2007年增长686平方米。

  2009年,安城卫生院分别活得平阴县农村改水改厕先进单位、济南市传染病防治先进单位和平阴县工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栾湾卫生院并入安城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于安城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成立县人民医院安城分院,陶凤琴任院长。年底全院在编职工67人,其中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人、初级31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痔漏科、针灸理疗科、临床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药房、收款处等门诊科室和财务科、一体化办公室、合作医疗办公室、医院办公室、药库等行政后勤科室。配有500毫安x线机、彩色B超、日本血球计数仪、半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洗胃机等一批性能良好的先进医疗设备。建立了痔瘘专科,每周六邀请济南专家来院手术,使当地农民不出乡镇便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安城卫生院基本情况表(1986-2010)                  

 

 

 

安城卫生院历任党政领导名录(1986-2010)

 

 

 

 

 

人员编制情况

 

 

 

 

 

第二节                        医疗

 

      主要负责人保证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对经营药品的质量领导责任。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质量领导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药品分发站的质量体系,实施质量方针,并保证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在药品分发站内部对药品质量具有裁决权。

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药品检验部门和验收、养护等组织。药品检验部门和验收组织应隶属于质量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对本规范实施情况进行内部评审,确保规范的实施。

 

               卫生应急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一  遇见患者跌倒、坠床的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达不到分值但又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在患者床尾悬挂防止跌倒、坠床的标准,提醒所有为其服务的医护人员注意安全,落实安全规程。如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并全程陪同,对年龄偏大、活动能力较差,应使用床档,护士及时巡视病区,协助如厕、穿衣等生活护理,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以免发生意外。

二  创造安全环境:将生活日用品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病床加床档并固定,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让患者穿稳定性 、防滑的鞋子。夜间保证照明,使患者起床时能看清病室环境,护士及时巡视病区,提示患者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安城卫生院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

 

  为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安城卫生院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

主动防范医疗纠纷,分析查找原因,突出整改重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加强法制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有效。

把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医院评价和评审、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有机结合,建立防范医疗纠纷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处置医疗风险。

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建立并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认真执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发生医疗纠纷必须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处理。可以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依法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发生技术性争议的应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要研究确定无鉴定赔偿上限,明确患者要求赔偿金额一旦超过该上限必须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实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实行医事仲裁制度。我院在处理投诉时向患者介绍仲裁渠道及其过程、办法,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引导患者   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加强医学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提倡尊重医务工作者劳动、知恩报德的道德风尚,反对漠视医务工作者奉献、以怨报德的行为;提倡科学文明的就医观,反对包治百病的认知观;提倡尊重他人、讲求道义的社会公德,反对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提倡依法、依归处理医疗纠纷,反对采取非正常手段追求高额索赔。

规范患者文明就医行为。制定文明就医公约,明确告知患者及其亲属不得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故意损坏财物;不得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不得非法占用医疗机构办公、诊疗场所,拉横幅、设灵堂、散发传单、堵塞交通;不得将尸体滞留在正常医疗和工作场所;不得抢夺医疗文件和相关医疗证物;不得教唆他人、组织及带头扰乱医疗秩序。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

就诊病人紧急情况:是指急诊科和儿科门诊以外的科室病人,在日常就诊过程中突然出现慢病急性发作、猝死、跌倒摔伤、晕针、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等意外情况。

应报告的内容:发生时间、地点、症状、病情程度等

       报告程序:

1、报告流程:发现紧急情况病人→就近科室工作人员就地展开抢救,同时报告门诊部→门诊部组织调度抢救→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送至上级医院救治。

2、在门诊工作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具有参与抢救病人的责任和义务,紧急情况下必须服从职能科室的调度。

3、若病人数量多且病情严重,门诊部立即向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增加医护人员力量,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安城卫生院执业及助理执业医师

             处方权签名备案表

姓名

执业资格

签名

备注

袁奎广

 

 

 

张新祥

 

 

 

孙远荣

 

 

 

于湘

 

 

 

箔玲

 

 

 

赵传旺

 

 

 

毛忠

 

 

 

 

第三节     预防保健

1997年初级卫生保健概况,做到了每户一名家庭保健员,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其中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培训中小学生2584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82%。

按照国家规定300人以下的村,没有条件可以不设卫生室14个,都属于甲级卫生室,覆盖率82.35,每个卫生室都按照五统一标准进行工作。安全卫生水受益人口13462人,其中引用自来水8272人,占全乡的53.8%,建卫生厕所180座,公厕22座,粪便无害化处理23.3%。

   2010年的平阴县人民医院安城分院工作67名员工,中级21人,初级31人。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痔漏科、临床检验科、放射科、  B超心电图室等科室,尤其2010年开展痔漏专科、特色中医治疗及药品零差价销售以后得到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后勤科室有财务科,一体化办公室,合作医疗办公室,办公室等负责医院正常运转及后勤保障工作。

平阴县人民医院安城分院辖区服务人口有3万6千人左右,通过预防保健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慢性病人、老年病人的管理,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及学校卫生管理等。

李淑成

平阴县安城卫生院

主任

2010.03

2009年度济南市免疫预防先进个人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吉秀

平阴县北圣卫生所

所长

2011.01

2010年度济南市 乡村医生

济南市卫生局

开展的幼儿园幼教职工及幼儿查体工作(150人),全年累计查体近7000人次,进一步摸清了我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完善了0-6岁儿童和八种慢性病健康档案,对查出的慢性病病人进行了登记和健康指导,以便下一步进行跟踪服务。

   建档工作在2010年5月25日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一户一档,十档装一盒,统一存放在村卫生室专用档案厨内。为便于查找、调取、阅读,统一建立了档案目录,每户建一卷内目录,每盒建一案卷目录,每村建一索引目录,全乡建一全宗目录并统一打印制作。全部归档工作已在2010年6月11日完成,本次共建档6125户,20965人。并且对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糖尿病、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每年4次随访,并进行了年检。

  两癌筛查工作:

  根据平阴县卫生局、平阴县妇女联合会文件:平卫发(2009)99号《关于印发<平阴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思路和落实方案,对这项工作思想是提高思想充分认识,坚决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25-59岁育龄妇女共4919人,3月5日在乡医例会上进行了部署,提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与3月14日邀请24个村妇女主任举行了座谈会,确定了以办事处为单位进行开展的工作思路,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到县院、保健站检查,县院检查878人,保健站检查31人,自7月16日开始,联合妇幼保健站入村进行检查,至29日结束,共查体1383人,我们又于8月21日召开了24个村的妇女主任会议,对本村为筛查的妇女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扫尾工作,本年两癌筛查共完成4001人。

 

               应急组织

应急队伍名称:平阴县栾湾卫生院应急小组

填报单位(盖章)平阴县栾湾卫生院    2009年3月26日

 

中医概况

   栾湾卫生院刚成立时,以中医为主,后来中医大夫退休中医科后继无人。20年来, 慢慢由无到有还发展了中医管理科、理疗科、中药房,配备了理疗设备、中药饮片达到260余种。

当地涌现了几个偏方秘方分别为:

近镇村翟恒军,男,41岁。祖传治疗烧烫伤,秘方由其父亲翟宪增传授,为6种药物配置而成的粉剂,用后伤面易结痂,每年大约有200人治愈,至今已历经两代。

近镇村张金燕,女,40岁,秘方治疗烫伤,为11种草药配制而成的糊剂,其中一种草药在湖北购置。

已故栾湾名医李振声擅长中医妇科,尤其对不孕不育有较好疗效。其弟子为李成宝,现居安城镇柳河村。

 

  公共卫生

    安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80年代成立,办公室设在卫生院,2007年新一届领导主任为副乡长翟海英副主任为卫生院长袁奎广,2007年底主要工作是进行了全面灭鼠、改厕400户,2008年改水工作集中改。

一、        食品卫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新中国成立以前,饮食业卫生无人管理,死亡畜禽肉公开出售,中毒事件及疫情蔓延时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初,食品卫生由县防疫站统管。1965年,公社卫生院防疫人员兼管食品卫生,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宣传落实食品卫生“五四制”:1、原料到成品实行四又 2、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3,餐饮用具实行四过关;4、环境卫生采取四定;5、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并对饮食从业人员查体。食品中毒事件得到控制。1979年,开始推广含碘食盐。1983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有了法律依据,每年对辖区餐饮、经销、食品摊点监督检查,并查体办证,如遇双节还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如存在问题责令停业、整顿、并罚款,重者取缔,并配合县防疫站对食品消毒监测抽样检查,每年一次,并且对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合格者颁发健康证,允许从业,至2010年,餐饮办证、查体一直是一项重要“门槛”工作。

 

二、       学校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学校仅一处,设在庙宇内,乡校儿童多不清洁,个人卫生极差,加之校舍采光通风极不合宜,儿童身体较差。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改善学校卫生条件,逐年投资扩建校舍,取消了“黑屋子、土台子”的校舍,消灭跳蚤、臭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学配备校医,设立保健箱,配备常年用药。为预防传染病,镇卫生院每年定期为学生打预防针或服预防药并推广眼睛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预防眼睛近视。20世纪80年代,小学有保健箱,中学有保健室,设专职校医,配常用治疗器械和药品,对住宿学生宿舍喷洒药物,防治蚊虫,初三学生上生理卫生课,学校每年与医院联合对学生进行健康查体。为适龄学生注射程序疫苗。1990年6月4日,国家教委颁布《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后,对中小学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学校卫生面貌逐年好转。镇卫生院防保科对学校餐饮食堂进行卫生监督管理(食堂卫生人员定期查体),并定期对学校饮用水进行监测管理。1998年,对在校生进行甲状腺调查,患病率仅为4.37%。

 

三、        公共卫生

  公共场所是人员聚集流动较多的地方,为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定期对食品销售摊点,餐饮店、理发店等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合作医疗(传统、新型)

一、        公费医疗

  1953年,根据国家规定,境内的公职人员(国家干部、公办中小学教师、伤残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医疗经费由财政部门按每人每年十余元拨发,全县统一使用,并发放公费医疗证。凡享受公费医疗人员持证到指定医疗单位就诊、治疗、取药、住院,药费均由医疗单位记账,定期向卫生局结算。“文化大革命”期间,公费医疗管理混乱,出现了“一人公费,全家吃药”的现象,公费医疗超支,财政不堪重负,难以继续,1983年,公费医疗按国家规定包干到人,公费医疗凭单据到单位报销。1988年,公费医疗公费按每人每年80元标准,包干到个人,超支不补。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卫生院实行对国家批准的二等乙级以上的残废军人,离休人员凭证留样实行公费医疗。其程序凡符合条件人员由县民政局部门办理手续转卫生院。医院由有资格条件的医师开处方,每次不超三日量,中药不超五剂(人参、阿胶等单方除外),一月一结算,转县公费医疗办公室,实报实销。期间,县公费办定期检查,把钱用在实处,体现党的优抚政策。1993年1月1日起,对公费医疗实行定额管理,超出部分由财政医院、享受个人按4:4:2的比例分担,医疗费与享受个人挂钩。年度内个人累计负担120元封顶,超出部分审核后报销。以后逐步调整,报销转到上级医院。至1995年,公费医疗转县级医院。

二、        农村合作医疗

1、            传统合作医疗

  20世纪70年代初,境内各大队曾组织过农村社员的合作医疗。形式为每人每年交款一元,集体补助一元,个人账户共两元,并发放合作医疗本。对一些重病疑难病患者,持大队卫生室证明到公社卫生院就诊,免费治疗,由公社卫生院结算。当时运用土单验方治疗,以简、效、廉、遍为主,每次就医不超过0.5元,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由于资金有限,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政府行为而导致中断。

2、            新型合作医疗

  2003年起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凡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每位农民,市县乡(镇)财政分别为每人每年补助3元、4元、3元(共10元),农民每人每年缴纳10元。当时流行宣传标语:

一年节省二斤油,有了大病不要愁

年交十元钱,大病不作难

合作医疗证在手,政府关心天天有

资金的使用分为两部分:1、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按35%(即每人7元)统筹到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用于报销大额医疗费用。大额医疗费用报销实行分段核算,最高每人每年可以报销1万元。2、合作医疗基金中的65%(即每人13元)作为小额医疗费用的报销。

                 合作医疗筹资

年份

个人缴纳

政府补贴

合计

最高报销额

2003-2005

10元

10元

20元

1万

2005.7-2006.12

12元

20元

32元

1万

2007

10元

30元

40元

1.2万

2008

10元

70元

80元

2万

2009

20元

80元

100元

3万元

2010

20元

100元

120元

3万元

2011

50元

200元

250元

12万元

2012

60元

240元

300元

15万元

   参合率逐年提高:

         年份

参合率

2003

75%

2004

88%

2005

79%

2006

82%

2007

84%

2008

86%

2009

86%

2010

87%

2011

90%

2012

89%

 

参合农民门诊报销逐步提高:2003年门诊报销比例为15%,报销额也只有几千元;2008年门诊报销比例为30%,报销额达到2万元;2010年门诊报销比例为30%,受益率为96%,最高住院报销达3万元;2012年,到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患者,住院药费报销达90%。

项目

原比例

现比例

乡镇门诊

15%

30%

县直门诊

10%

25%

中药

25%

40%

中医适宜技术

35%

50%

在新农合运作过程中按照“公开透明、简化程序、易于操作、控制有力”的管理原则,实行县级统筹、县乡两级审核、收支分离、管用分离、用拨分离的监督制约机制。小额报销随时办,大额报销由乡镇经办人员到县合作医疗办理,并建立每月一公示制度,把每月所有报销情况在医院向全镇人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基本解决了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乃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形成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格局,使广大农民和其他行业人员一样享受药品可报销的好政策。

  1999年参加合作医疗的村14个,参加人数13480人,举办形式为镇办镇管,人均资金12元。

2002年

2003年政府补助10元

2004年政府补助11元参合人数9014人。

2005年政府补助13-15元参合人数9014人。

1969年开始在部分生产队、村实行合作医疗,社员个人缴费2元,即可在大队或公社医院免费或部分免费就医,至1981年全部停办。安城卫生院于1995年开始合作医疗试点。

  1998年参加合作医疗的村约三分之二,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没参加。

  新农合人概况        2010年参合农民总数20195人,参合率98%,卫生院门诊参合就诊人数14380人,报销补偿159609.1元,住院27人,住院总费用62867元,报销34839.64元,卫生所就诊人次44892人,报销补偿414858.2元。县外就医总数人次91人,报销总额268286元,医疗花费在2万元以上的有21人,报销补偿数额1万元以上5人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房屋变迁
后一篇:通讯报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