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山水1

(2015-12-07 13:59:10)
分类: 乡土百科

境内主要露出新生界第四系、古生界下奥陶系和中、上寒武系地层。

平原组  以粘质砂土、粉细砂为主,夹粘土透镜体,主要分布在沿黄栾湾滩区地带,厚度20米~50米。

山前组  以含少量钙质结核的红色粘土为主,含少量钙质结核,其次是红色沙质粘土,含少量粉砂层。大多分布在山麓地带和山丘之间的冲沟两侧。厚度10米~30米。

马家沟组  由石灰岩与泥质灰岩相间排列而成,共6层。中上部灰岩较厚,为青灰色,结晶致密,局部含黄色斑点,呈豹皮状。下层为青灰色薄层到中厚层石灰岩,近底部大量出现红色豹斑,最底部为黄灰色的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含同生角砾,易于风化破坏。大面积隐伏于孝直、孔村、店子东南一带。在原栾湾乡北部地带露出马家沟组底部地层,为北庵庄段青灰色中厚层灰岩、红色豹皮灰岩及黄山段黄灰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夹角砾状泥灰岩,厚度110米左右。

三山子组  上部以含禭石结核条带白云岩为主;中部以浅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为主,夹有小竹叶状细晶白云岩和灰绿色薄层泥晶白云岩;下部以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为主,涡卷状及豹斑状白云岩次之,主要分布在刁山坡镇、栾湾、安城一带,厚度120米。

炒米店组  以中厚层微晶灰岩、豹斑灰岩、薄层灰岩为主、涡卷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次之,底部一带氧化圈竹叶状灰岩与固山组分界。广泛分布于镇东部及丘陵地带。厚度120米~160米。

张夏组  以中厚层鲕状灰岩、豹皮灰岩为主,夹泥晶灰岩、薄层灰岩,含海绿石。主要分布在东部,厚度170米~180米。

构造  境内处于三级构造单元鲁西断块隆起之次一级构造单元泰山断凸带的西翼。境内地层呈单斜构造,倾向西北,倾角5·~8·,局部10·~15·.由于所处构造部位较泰山凸起区较远,因而受历次构造运动影响较小,地层一直较稳定,地质构造规模及发育程度也相对较弱。

一、     褶曲

在境内东部,大官至冷饭店、至兴隆镇有一小型斜坡,走向东北,倾角10·,长度约10公里,北延伸到到长清区内境内。两翼岩层18·~25·.沿背斜东翼平行背斜生有一张扭性断层,倾向西北,倾角75·。背斜与断层的中间地带可呈小型向斜构造。

二、     断裂

主要发育数条北东向、北西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这些断裂构成了境内的基本构造格架。除此之外。境内还零星分布一些北西向、近东西向小型及微型构造,其延伸长度一般数百米,但在这些断裂带的附近岩层张裂隙和小溶洞较发育。

大官庄——兴隆镇断裂  该断裂长约75公里,走向北东10·,倾角60·,正断层,北西,断距约30米。

西凤凰庄——青龙山断裂  该断裂长约65公里,走向北西280·~290·,倾角65·,逆断层,垂直断距20米~30米,破碎带宽度2米~3米,断裂带内填充物较少,出露长度达2公里~3公里。

安城——东关断裂  该断裂长约35公里,走向北东80·,倾角80·,正断层,垂直断距40米~50米,破碎带宽度3米~5米,断裂带内含有少量的红泥与角砾,但50米以下泥砾逐渐减少。

张天井——东关断裂  该断裂长约4公里,走向北西285·,倾角50·,正断层,破碎带宽度2米~3米,断裂带内含有少量的红泥与角砾。

南圣——西土断裂该断裂走向北西,断距20米~40米,倾角80度,呈张性。

 

地貌

境内地处泰山山脉西延余脉与鲁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属浅切割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岗埠绵延起伏,纵横交错,遍布全镇大部分地区。全镇山地丘陵面积    公里,占总面积的    %。境内除沿黄地区外,其余皆为低山丘陵区,形成了以丘陵梯田为主,平原、洼地为副的地形分布特征。

类型  镇境内地形,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深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局部地形地貌景观发生改变。这些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境内地形共分为荒岭坡、岭坡梯田、近山阶地、山前平地、山间洼地、黄泛缓平洼地6个微地貌类型。

荒岭坡  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山丘上部或顶部,梯田群的性状,随坡形而异,部分呈阶梯式环山水平分布,田面大小不等,土层厚薄不一,多发育为褐土,由人工在坡积、洪积物上垒叠而成。

近山阶地境内各村都有,多分布于梯田下部,地势平缓,一般堰高1米~2米。

黄泛缓平洼地  分布于平洛、望口山、近镇、柳河圈、三皇栾湾、张营等村。该地貌是由黄河泛滥的沉积物形成。地势低平,土层深厚,水位埋藏浅,多发育为潮土及褐土化潮土。

山脉  境内多山,几乎遍布全境,为泰山西伸余脉,其脉络整体呈西南走向。境内有大小山头 56个,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头7个,其中天堂山为境内最高峰。山脉从肥城市西北部的陶山入境,主峰天堂山,蜿蜒向南、北、中各地延伸。自天堂山起分南北两支。北支由毛铺村北经兴隆镇村东向西北行经三皇村,至黄河岸边。南支从天堂山南行延至寨山,再向西延至文笔山,向北延至黄瓜山、穆岭山。北支从天堂山向北馍头山至贵平穆柯寨山沿黄望口山。

安城镇主要山脉概况一览表

名称

位置

概况

天堂山

安城毛铺村东

海拔3716米山高坡陡,峰峦环列,形

势险要

青龙山

毛铺村东

山下南面建有山东水泥厂

馒头山

兴隆镇村北

海拔268.7

黄麓山

林洼村北   

海拔239

 

常天井村西

海拔227

文笔山

即尖山,安城村西

海拔176米,向北山五岭、黄山

山东北面低洼处建有淮海御墅

黄 山

安城村西

海拔198,俗称黄瓜山,北连穆岭山

穆柯寨山

安滦河北黄河之阴

海拔180米,相传是古代穆桂英占山为王之寨,

山顶有寨围子。近年开山打石毁迹

望口山

望口山村黄河岸边

海拔176米,站在山顶远眺黄河蜿蜒东去,别有情趣,山中的奶奶庙远近闻名,九月九庙会香火旺盛

凤凰山

东凤、大官村南

相传是以凤凰落过的地方而得名,山后有河流和水库

 

    天堂山位于境内东部的东毛铺村东,主峰高371米,周边有青龙山、白虎山、金鸡山、凤凰山等拱卫,诸山林木葱郁,峰峦叠嶂,玉皇洞、漫水洞等奇洞,大小海眼和常源泉等流泉遍布,八里沟、桃花峪为此处胜境,有3000年前的商周遗址,传说春秋战国时范蠡曾在此处隐居。

天堂山西北有虎山、豹山、穆柯寨、馒头山、望口山等形成,至齐长城起点与著名的大峰山相接,其间齐长城、北安故城、虎豹川修路碑亭等人文景观与平阴八大景之一的“天井飞泉”等自然景观。

水 文

境内的河流分为过境河流与境内河流,过境河有黄河,境内河流主要有安滦河,圣滦河,东部山区有青龙河,北部有济平河等。安滦河源头段天村;圣滦河源头于北圣井村,源头“道南泉”两大水系,在镇境内经望口山流入黄河,后于80年代初流入济平河。东部山区的青龙河源于八里沟,石榴峪,流经大官、东风、汇入肥城大留东河入汇河。

  河 流

   安滦河:源于乡驻地东南段天井村西,源头属于“天井泉”水系,流经常天村、王家下沟、张天村、李家山峪、安城村、西土寨村、平洛村、望口山汇入黄河。全长15公里。主要排泄安城、栾湾南部山区的山洪。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主河道经栾湾洼入黄河。建国前由于黄河漫滩,河道多次变动。1973年建成望口山排灌站,自站首挖排水干沟29公里,至北栾村西南胡桥,自此安滦河下游段从胡桥始与望口山排水沟连通,经排灌站入黄河,旧河道废止。

圣栾河:源于“道南泉”水系流经安城村、西土寨村、平洛村汇入黄河,全长10公里。

青龙河:源于毛铺八里沟常源井泉、石榴峪泉系,流经毛铺村、大官村、东风村、肥城市北大留村、南大留村、查庄等村,通过汇河、大汶河入东平湖。

该河属于季节性河,全长15公里。

济平河:即济平干渠,南水北调工程河,经平阴、栾湾、贵平、东张营入济。

 泉 水

境内出露泉水较多,泉在山区丘陵地带沟谷与坡脚岀露。有较大面积的厚层石灰岩再出露地表,风化严重,裂隙发育。该层石灰岩下伏红色纸状页岩,具有不透水性,是良好的隔水层,因此在厚层石灰岩裂隙岩溶中流动的地下水,沿裂隙涌出,形成泉水。全镇共有10处泉水岀露。在岀露的泉中,常年不涸的有2处。泉水在地形分布上,一般岀露于山间谷地,高程海拔75米~110米之间,多属裂隙下降泉。泉的涌水量大小不一,差异性较大,季节性强。根据泉水观测资料和水资源调查估算,境内泉水涌水量每年     立方以上。

天井泉  又名石井泉,在安城镇驻地东南段天井村西北约200米处。

毛铺泉  位于境内东毛铺村北,为两眼井形泉池。水势颇佳,久旱不涸,俗称“大海眼”、“小海眼”。此泉水为汇河源头之一。

石榴峪泉  位于东毛铺村2公里处,天堂山后石榴峪内。该泉长年不竭,泉水流入南侧毛铺水库。

王家泉  位于毛铺村东青龙山下,因泉西有几户姓王的人家居住,故名王家泉。泉水从青龙山麓西北侧的石缝中涌出,顺势流入一条自然小溪,绕房过户,穿村而过汇入毛铺河。当地有“王家开了泉,东西毛铺吃半年”之说。此泉常年涌流,久旱时有干涸。

虎豹泉:在境内虎豹川村中,因村东为虎山,村西为豹山,故名。泉池井陉,直径13米,深12米,平时水深105米,盛时漾溢。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测涌量146\日。水质清冽甘甜,为村民饮用水源,天长日久,汲水绳索将井口勒出道道槽沟,深达2厘米~7厘米。泉畔倒卧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虎豹川修庙穿井立石记名》碑。

夹皮泉:在石榴峪路北石夹缝里蜿蜒流出,夹缝半尺余,属季节泉,大雨过后泉水喷涌。属石榴峪一大景观。

寨山泉:(湃溪泉)在张天村西。寨山东北余脉山峪中,有一股清泉流淌在山涧。早被称为“寨山泉”。后在泉流石壁上刻“湃溪”二字,故称湃溪泉。

该泉属季节泉,盛夏时节泉水从多处石夹缝里汨汨流出,汇流至溪凹溢出山涧,远远望去“小溪凹”像一面明镜,阳光照射耀入眼帘,泉溪喷珠溅玉飞流而下,为寨山景绝。

常源井泉:位于八里沟,天堂山,青龙山两山之间的山基部石缝中的自然山泉,因泉水常年不断流而得名。

常源井是古人早年在泉头挖筑的水井。井水纯净甘甜,清澈见底,井底有一涌泉的石缝,经常冒出一些小鱼虾。其鱼鳞呈全黑色。相传该泉与东海相连,被当地人称为常源井。更称奇的是喝了常源井里的凉水能治痢疾。

六十年代初,常源井得到了开发,围井建成了长40米,宽10米,深9米的泉池,拦储了常源泉水,解决了八里沟人民生活、生产用水。

如今,常源井泉池碧水清清,似银镜一面。天堂山在池水中倒映清晰可见,并常有游人溅水掬饮,别有情趣。

境内主要泉池调查表

 

泉池名称

所在位置

  年涌水量(万立方米)

备考

天井泉

  段天村西水库南   

  11.0 

 

常年不涸

石榴峪泉

毛铺村石榴峪

8.0

常年不涸

王家泉

毛铺村东北

15.0

常年不涸,汛期喷涌

虎豹泉 

虎豹川村中

1.1

汛期溢流,属季节泉

大海眼

八里沟二坛峪

 

  季节泉

小海眼

八里沟二坛峪

 

记节泉

夹皮泉 

  毛铺石榴峪

 

季节泉

常源井泉

八里沟

 

常年不涸

道南泉 

安城村南

 

季节泉

湃溪泉

安城寨山北 

 

季节泉

汇井子泉

常天村东  

 

常年不涸

                    地下水

    含水层  镇境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与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两大类,有五大含水层:

    砂砾石层含水层:为强富水性,分布在境内的山间沟谷中心、山前倾斜坡地以及东平湖与山前交替的冲积扇部。为冲积、洪积物质,以砾石为主。含水层一般厚度1.53米,个别地方大于4米。渗透系数大,水位埋深一般810米。粉细砂层含水层:为中等富水性,主要分布在黄河、汇河两岸滩地和古河道以及山间谷地的下游、山前倾斜平原的上游,埋藏在粘性土中。含水层一般厚度12米。透水性良好,水位埋藏较浅。

    亚砂土和亚粘土含水层:为弱富水性,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的两侧、黄河及汇河山前倾斜平原的边缘地带。为坡积、洪积物质,颗粒组成较细。透水性差,渗透系数小。地下水存于小孔隙与原生隙内,构成大面积第四系浅层水。沿黄沿汇含水层厚度58米,其它地带1015米。埋深一般510米,山前地带20米左右。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为岩溶裂隙水,属强富水性。主要是中、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主要分布在栾湾一带和北部沿黄一带,面积约140平方公里。下奥陶统白云质灰岩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刁山坡、平阴、安城、孝直等乡镇一带。

    寒武系厚层灰岩含水层:分上、中寒武统灰岩含水层,富水程度中等,广泛分布在平阿山丘区,埋深不等。含水条件最好的是中寒武统张夏组灰岩,全层厚170米。

    水量  补给量:地下水补给主要是降雨入渗、河渠渗漏和灌溉回归。按多年平均计算,年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02595万立方米,河渠渗漏补给量为45万立方米,灌溉回归补给量为22975万立方米,总补给量为1868.32万立方米。储存量:1984年调查全镇浅层地下水的总储量为98911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为165.39万立方米, 实际开采量10089万立方米。全镇有11处山泉,常年不涸的泉水有5处。在地形分布上一般都出露于山间谷地的东侧,标高海拔75110米之间,为多层裂隙性下降泉,涌水量大小不一,差异性较大,季节性强,19741975年省水文地质一队实测和平阴水资源调查, 境内年泉涌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

    动态  地下浅层水是大气降水所补给。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与地形坡度大体一致。盆地地下水系由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按照水力坡度补给盆地,流向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最后由东北向西南排泄于肥城一带。西部山区流之至黄河,大面积降水后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山区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补给黄河,黄河补给岸边。第四系冲积层的潜水区,形成平行于黄河的带状富水区。而山区虽有较发育的岩溶裂隙,由于地下径流条件好,贮存条件差,造成境内山丘区相对地下贫水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家乡山水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