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2018-02-06 13:10:2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芜湖市六洲小学  章从玲

一、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号令》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和第5课《我们的校园》、第7课《课间十分钟》、第8课《上课了》同属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本单元将进一步帮助一年级新生全面地认识校园,体验学校的生活,适应并逐步喜欢上学,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校园生活。

《校园里的号令》侧重引导学生体验学校的作息,熟悉学校里基本的秩序和规则并懂得遵守。在学校里,铃声规范着学校师生学习、生活,在铃声发出不同含义的号令下,师生有序地开展着学习活动。本课的四个话题紧密结合校园里各种形式的音乐声展开。“神秘的指挥”,旨在让学生了解到铃声指挥大家按照一定的安排开展校园的学习生活,如果不遵守铃声,会使校园秩序变得混乱。“铃声告诉我”,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发出的铃声带有特定的含义的声音,根据不同的提示声开展活动,形成遵守学校生活规则的好习惯。“升国旗了”,旨在让学生懂得听到国歌声响起来时要立定站好,安静地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学会准确地唱国歌。“保健节拍”,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做好两操的意义,形成认真做两操的意识,进而逐步做到卫生、科学地做两操。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学校里的规则还不适应,在老师的要求下,知道听到校园的铃声要上课、下课、参加一些校园活动,但对校园铃声的指示性含义和按照铃声要求去做的意义认识不足,规则意识不强。他们还不明白要遵守校园作息时间,按规则守纪律才能愉快地学习、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参与校园生活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铃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根据铃声、广播等提示参与学校生活。

2、明白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3、知道听到国歌声响起时要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目视国旗,高唱国歌。

4、学会按照音乐节拍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知道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四、教学重点

1、知道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掌握升旗礼仪。

3、学会积极面对困难,遇到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铃声,能分辨并懂得铃声的不同含义。

2、学会根据铃声、广播等提示进行校园活动。

3、知道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做到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知道校园铃声的不同含义,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猜一猜

1、谈话导入

(出示小猪佩奇图片)同学们,认识她吗?小猪佩奇想上小学,可羚羊老师说,她必须要闯过下面这些关,才能顺利入学哦。大家能不能帮帮她啊?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闯关吧!进入第一关:猜一猜。

2、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

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打校园里的一种物品)

(注意,这里的“它”不是一个人哦,它一说话,不只是学生,连老师也要听它的指挥哦。)

3、请猜对的同学说一说他们这样猜的理由。

4(出示图片)对,铃声、喇叭、广播、哨子,这些有声的指挥都是号令。(板书:校园里的号令)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

活动二 找一找

1、这个“指挥家”藏在校园里的哪些地方呢?快帮佩奇找一找吧!进入第二关:找一找。(启发:在教室里就有哦)

2、(出示图片)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图片中的音箱、喇叭和口哨。)校园里的铃声就是从这些喇叭、音箱里发出来的。(出示图片)只要我们在广播室里的音响设备上设置好铃声,就可以让音箱和喇叭发出各种各样的铃声哦。恭喜你们,又帮佩奇闯过了一关!

活动三:辩一辩

1、出示佩奇的话:为什么铃声一响,大家都听它的话呢?不听它的话不行吗?(第三关:辩一辩)

2、你们觉得到底该不该听号令指挥呢?

3、将持两种意见的孩子分成正反双方,让他们简单说理由辩一辩。

4、(出示上体育课的视频)现在你们觉得该不该听号令呢?如果不听,会怎么样呢?

5、大家一起告诉佩奇吧:铃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学校每天都离不开它。(板书:方便学习生活)

活动四:听一听,做一做

1、出示佩奇的话: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上小学以后,一定也要听号令指挥。大家还能帮我闯关吗?(出示第四关:听一听,做一做)

2、提要求:本关有多种铃声,能正确分辨出铃声才能顺利过关。

3、设置场景,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说说正确做法。

场景一:上课(播放上课铃声)

1)过渡:听,这是什么声音?铃声告诉我们什么?要上课了,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2)同桌讨论发言。

3)(出示高年级上课准备视频)我们看看哥哥姐姐们是怎样做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4)请一组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评价。

小结: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专心把课上。

场景二:下课(播放下课铃声,出示图片)

(1)这时的铃声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2)小组交流发言。

3)看看这些小朋友做得好不好?(出示图片)(老师宣布下课后,先起立向老师行礼,待老师还礼后,再离开座位自由活动。)

小结:下课后,先收拾好学习用品,再轻轻走出教室,不追跑打闹,注意安全。

场景三:做广播体操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播放广播体操视频)

(1)你做过吗?你怎么知道要做操了?

2)说说他们哪些动作做得好?

3)教师实时进行小结提升:只有大家都听号令指挥,才会做得这么整齐!为他们鼓鼓掌。(板书:听指挥)

场景四:逃生演练。(出示图片)

1)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总结归纳火灾逃生方法。(警铃响起,有序地沿安全逃生路线疏散。疏散过程中,用湿手巾捂口鼻,弯腰前进。)

3)如果听到火警不及时撤退,可能会怎样?抢答

4、播放眼保健操、大课间音乐,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做。

小结:校园铃声代表不同的意思,我们要学会分辨铃声遵守规则,这样才能有序地进行学校生活。(板书:守规则)我们又帮佩奇闯过了一关,高兴吗?还想继续闯关吗?

活动五:判一判,比一比(出示第五关:判一判,比一比)

1、判断对错

(出示学生上、下课铃响后的表现图片)全班判断对错,并说理由。(男女生分别答题)

2、听音辨位。

下面我们来听听铃声,做出正确反应。如果都能正确地做出动作,佩奇就能上小学啦,大家加油哦!

(上课铃、下课铃、眼保健操、广播体操)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要紧跟老师的节奏不拖拉不掉队。

2)师示范动作。

3)分组听音辨位。

4)相互评价。

铃声引导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形成规则意识,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们要遵守校园铃声的号令,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们帮佩奇闯过了所有的关,你们真棒!(出示佩奇的话: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可以上小学啦!)

活动六 我是小小宣传员

1、(出示佩奇的话:大家帮我闯关辛苦了,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吧!)出示“拍手歌”,做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校园铃声叮铃铃。

你拍二,我拍二,各种铃声要知道。

你拍三,我拍三,上课铃响快进班。

你拍四,我拍四,遵守铃声有秩序。

你拍五,我拍五,校园常规要清楚。

2、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佩奇的话: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一定要把这些说给我的朋友们听。小朋友们,再见啦!)小朋友们,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告诉你身边的人吗?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号令

方便学习生活

听指挥  守规则


课例点评

 

《校园里的号令》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里的第二课。这单元主要是进一步帮助一年级新生全面地认识校园,体验学校的生活,适应并逐步喜欢上学,使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校园生活。

《校园里的号令》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学校的作息,熟悉学校里基本的秩序和规则并懂得遵守。让学生知道在学校里,铃声规范着学校师生学习、生活,在铃声发出不同含义的号令下,师生才能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

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学校里的规则还不适应,他们在老师的要求下,知道听到校园的铃声要上课、下课、参加一些校园活动,但对校园铃声的指示性含义和按照铃声要求去做的意义认识不足,规则意识不强。为了让他们明白要遵守校园作息时间,按规则守纪律才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有效地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探索、感悟后,实现了自我教育,最终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课堂充满趣味。

本课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小猪佩奇”贯穿全课,并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教学起始环节,通过“小猪佩奇”的问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他们能保持上课热情,本课共设置了五个闯关活动。当学生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助人的乐趣。

2、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教师从学生校园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多媒体以及语言描述把课堂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并选择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展开了有层次的系列活动:猜一猜导新课,找一找明位置、辩一辩知作用,自然地引出学生校园生活中规则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找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在辨析中深化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3、关注课上的实际操练,让课堂绽放活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做中学”,寓教育于活动中,因此,活动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特点,也是一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富有创意地设置了闯关活动,把课堂变为了学生品德创生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听一听,做一做──听铃声模拟活动;判一判──图片中同学的做法对不对?;比一比──听音辨位。整个活动环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他们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观察细致,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并能指导别人改正错误做法。在活动中,他们懂得了不同铃声的含义,知道了怎样根据铃声开展学习生活,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

4、关注文本,高于文本。

 

儿童的生活实际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生活。因此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生活实际,重组教材内容,把教材作为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如“上课铃响,还想再玩一会”;“课下玩游戏,忘记上厕所”,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图片、视频、儿歌”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与课程对话,在对话中生成。整个学习活动中注重自悟与启发统一,努力促进品德内化,充分挖掘了课程资源,有补充更有超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