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哲】《哈姆雷特》教学设计

(2015-10-26 14:05:47)
标签:

教育

分类: 精品课堂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

扶风县第二高级中学  李哲

流程

     

方法指导

学习

目标

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
、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使用说明

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

课前识记:

《哈姆莱特》经典语句

    1.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2.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4.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5.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6.嫉妒的手足是谎言!

    7.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

    8.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9.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10.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1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12.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13.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14.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15.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6.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一、导入

同学们,19世纪俄国的批评家林斯基称莎士比亚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莱》则是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位忧郁王子,今天我们将更近距离地去触摸这颗耀眼的钻石。

 二、说说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1、回忆逃亡,上天注定   跌宕起伏   

2、答应比剑,落入圈套   扣人心弦.  

3、阴错阳差,同归于尽  

(破解阴谋→嘲弄小丑→答应比剑→同归于尽)

 

课前学生摘抄,并诵读识记,积累作文素材。

.

三、品评人物形象

思考: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最后与对手同归于尽,对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参考示例:

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雷特是冷静而理智的。哈姆雷特具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诈。

从情节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从语言上看,哈姆雷特复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复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从全篇情节看,哈是一个悲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从“戏中戏”可见,哈姆雷特的聪明机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担了扭转乾坤的任务,他是一个矛盾、孝顺、懦弱、可悲的人。

福丁布拉斯与哈姆莱特复仇之比较,两点相同,三点不同,由此可见哈姆莱特行动上的消极。

从他的语言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   

小结:①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②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也是他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名家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

哈姆雷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苏联•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迁延不决。(歌德)

四、体会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1、动作化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表现出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被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2、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教师小结:

在《哈姆莱特》中,作者的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灵魂的底部,反映出了他们的忧虑与悲哀、愤懑与激越、苦闷与彷徨;通过对白的巧妙运用,透视出了他们复杂深邃的感情世界。另外,通过想象而构成的一幕幕奇特怪异的场景,诸如夜半城楼鬼魂的显现,“戏中戏”的巧置机关,荒芜墓地中的戏谑与格斗等等,更是引人注目,动人心弦,充满了浪漫诡谲的色调。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领略《哈姆莱特》的魅力。

品评人物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温馨提示:

学生讨论并展示,分享时可以使用用“从

         可看出,他(是)          

_           

(的人)”这样的句式。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分角色朗读并体会语言的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

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种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哈姆雷特的思想性格具有丰富的内涵。

B. 这充分说明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

C. 说明观众的鉴赏水平参差不齐。

D. 这正是戏剧通过冲突塑造典型性格的艺术特色的表现。

C

 

. 

1、请你以《我与哈姆莱特》为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篇300字的小文章。

2哈姆莱特为什么迟迟不动手复仇?这一直是莎士比亚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搜集资料,做更深入的研究,撰写一篇小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