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教学案例之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2018-05-21 10:22:01)
石
【教学目标】
1.
2.
3.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一套石头。
学生材料: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师: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你平时都在哪儿见过石头?
生:公园、山里、海边、河边…
2. 师: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丢石子、跳房子、下棋…
师播放课件补充。
3. 师: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板书课题:石头)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 师: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 师: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说的是石头的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它的(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师边讲边板书)
4. 师: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是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的?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能和鸡蛋比大小么?
生:不是。
5. 师: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6. 师: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7.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那块石头,仔细观察,并填写气泡图。
8. 师: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三、给石头分类
1. 师:几位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女生举手!请男同学站起来。请第一组小朋友摇摇手!)
2. 师:我们刚才做的这个游戏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性别、组别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 师: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们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出示准备好的石头)
4. 师: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生1:我会按大小分,大的分一类,小的分一类。
生2:我会按颜色分,深色的分一类,浅色的分一类。
生3:我会按光滑不光滑分,光滑的分一类,不光滑的(粗糙的)分一类。
……
5.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跟你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看看你们组以什么标准分类?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6.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你们组的分类方法,要一边说一边分。
[设计意图:准备一堆有分类特征的石头让学生进行分类,比起盲目让小组同学用自己小组的石头更有操作性。我们要求学生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一堆石头可能有多个分类标准,不同组的同学选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四、了解石头的用途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了解了石头的很多秘密。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