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案例之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2018-05-21 10:15:17)
长安区南街小学
【教学目标】
1.
2.
3.
4.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
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
师生演示材料:盐,红糖,沙子各少许,药匙3个,搅拌棒3根,水(可食用)1杯,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橘子粉,玉米面粉少许,,搅拌棒2根,等量水两杯,空杯两个(24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
生:化水里了......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课题]
二、观察比较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演示实验一(师)]
师:大家说的对不对呢?我们来模拟实验,老师左手的杯子里装的是盐,右手的杯子里装的是水。大家仔细观察:看看盐没倒入水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一手拿盐,一手拿水,走廊巡视。)仔细观察哦,谁要观察的仔细,第二个实验老师就让他给大家展示。学生观察。
师:那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刚刚观察到的盐是什么样子的?
生:白色,一粒一粒的......
师:好,我们现在把盐倒进水了,你观察到了什么?教师演示(倒入后再搅拌)
生:盐不见了/盐化了/盐消失了......(可能答案)
师:你还能看到原来的盐吗?
生:看不见了......(可能答案)
师:那盐呢?
生:跑水里去了......
师:(停顿,看学生反应)谁有办法证明盐还在水里呢?
生:尝......
师:你上来尝尝。什么味道?(用干净的搅拌棒蘸取少量盐水让学生尝,并告知这是老师专门用凉开水和可食用的盐,所以可以放心尝,不知名的可千万不敢尝)
生:咸
师:看来大家不但有双会观察的眼睛还有非常聪明的大脑,盐果然还在水里。盐可聪明了,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颗粒给藏起来了。而且还藏得很均匀。像盐这样的,当他遇到水之后,虽然我们看不见了,但他还在水里,只不过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颗粒,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就把他叫“溶解”。所以把盐放入水中之后,它不是化了,也不是消失了,是溶解了。(板书溶解)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他们所说的“化”既是“溶解”的意思]
[演示实验二(生)]
师:那红糖呢?他会溶解在水里吗?
生:会....
师:我们看看,没放入水之前红糖是什么样子的?
生:红色的,也是一粒粒的.....
师:谁能上台给大家演示演示——当糖遇到水会怎样?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指导。
师:糖呢?
生:引导学生答出——糖被水溶解了。
师:水呢?
生:水变色了,变甜了.....
师:原来啊,盐,糖都被水溶解了。看来小毛驴的疑惑我们大家帮他解开了。大家的猜测都是对的,看来我们班同学个个都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做糖溶解的演示实验,为下一步分组实验的进行做了步骤上的铺垫,通过再次观察,尤其是颜色,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到水里啊?
生:.....
师:是不是,你我说了都不算,实验为证。
[演示实验三(师)]教师演示沙子放入水搅拌
师:沙子也像盐和糖一样,我们看不见了吗?
生:不是,能看见。
师:像沙子这样,放入水里我们还能看见沙子,我们就说他不能溶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概念]
三、观察并比较面粉和鸡精在水中的变化
师:那玉米面粉能溶解吗?果珍呢?
生:会/不会
师:同样,实验为证。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做?实验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什么现象说明能溶解?什么现象说明不能溶解?
生:......
师:我还有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做实验,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生:......
师:按照我们之前演示的方法把面粉加入水中并搅拌。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完成实验,玉米面粉在水中能溶解吗?果珍呢?小组汇报。
生:......(你能不能看到玉米面粉小颗粒?引导学生,如果你看不到小颗粒,导入静置方法)
师:大家想不想再观察再发现,好,所有人的小眼睛再好好看看杯子,等3分钟后,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观察到面粉都沉在杯子底部了.......
师:适当评价
师:大家分别画一画橘子粉和玉米面粉在放入水之前和放入水之后的样子。(适当展示学生作品)
师:我们已经知道橘子粉能溶解,我们不妨把橘子水和面粉水分别倒入铺有滤纸的杯子里,看看有什么不同。(演示将橘子水和加了玉米面粉的水分别倒在滤纸上,进行过滤,并观察)
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通过静置,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1.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那么它们能融入水中吗?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油能否溶解在水中。
2. 演示实验:将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
3.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板书设计】
6.盐和糖哪儿去了
|
能:糖、盐、鸡精......
不能:沙子、面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