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官总动员》教学案例

(2018-01-25 09:33:31)

《感官总动员》教学设计

南街小学   田雪娇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二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知道了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并描述描述事物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把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观察事物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挑选当地的一些特产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根据相关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喝果汁、观察蜡烛等活动,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知道观察的一般方法(先眼后闻、摸、尝、听等)

科学探究

●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态度

● 体会到对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

●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 意识到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器官。

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玻璃杯、各种茶、蜡烛,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规范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上课有没有口令呀?比如:123什么的?

生:有,我说1(师)我说2 (生);我说3(师)我说4(生);我说5(师)生(静下来)。(反复2—3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很差,通过和他们口令的沟通,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融入课堂。

师:我们上科学课,要做很多有趣的实验,这种实验通常要好几个人共同协作完成,接下来老师要给同学们分组了。(就近原则,共分了10个小组)我看,现在每个组的成员都表现的很好,我现在就给每个小组得3颗星星。(板书小组序号,并给他们每个小组3颗星星。)接下来,看哪组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做实验认真,我就给他们组加☆,哪一组有人上课讲话,不注意听我就给他们组减☆。分组实验的时候,你们本组成员可以讨论,但讨论声音不能超过我。哪一组声音如果超过我,一样要减☆。

【设计意图】小学生都爱自我表现,都想举手让老师叫自己,这样不利于培养科学课所主导的团结协作能力。分组得星减星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来:让学生有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渗透了团结合作意识。二来:约束了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让学生组内相互监督,营造了学生管学生的模式。为后面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感官。老师考考大家,人体的感官有哪些?他们各自都有什么作用?

生: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耳朵,皮肤感觉等等。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感官兄弟们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身边有好看的东西,好吃的食物,好听的音乐,好多美好的东西。这节课呢,我们挑战一下各自的感官,看看谁的最敏锐!

板书——感官总动员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直入课题,把时间留给观察活动,挑战问题的设置,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组织活动

(1)鉴别液体

师:老师这里有果粒橙、芬达、可乐、糖水、白醋、水。可他们太调皮了,把各自的名字弄没了,我们大家动用自己的感官,区分他们,并把名字贴上去,看看谁找的最快。(教师出示果粒橙、芬达、可乐、糖水、白醋、水(透明玻璃杯装着,放一排。同时PPT呈现这6杯液体)

生:仔细观察。(在学生整个用感官鉴别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板书:先用眼睛看区分什么和什么,再闻;然后尝。让学生用感官区分,完成后插上事先制好的标签。)

板书

看:颜色、形状      

闻:气味                    

尝:味道                        

【设计意图】根据地域不同及地方特点,北方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对喝茶的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也为了实验更安全,我将“茶”替换成果粒橙、芬达、可乐、糖水、白醋、水六种学生常见液体。这6种液体简单易得,同学们比较熟悉,也很有兴趣。课堂时间有限,将这一活动设置为“演示实验”。教师设置问题,全体思考,个别学生上台鉴别。“挑战问题”的设置,不但让学生轻易举的明白要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同时动用多种感官,还锻炼了学生的分类归类能力。教学中,首先每个小朋友可以用看和闻的方式分辨。其次,再尝。让学生认识到鉴别事物一般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2)安全教育:(视频播放)本报讯 (实习生王平平记者王云龙)农药店竟用饮料瓶装农药卖。昨日下午,家住新津县花桥镇杜筏村的陈女士打进本报热线,哭诉她8岁的侄儿在误食了饮料瓶装的农药后,历经13天还未脱险。据陈称,5月24日,她到花园区花桥镇生殖门市部买回一种“甲胺磷”高毒农药,用于喷洒自家受虫害的秧苗。由于陈买的是零散农药,该门市负责人为了方便省事,竟用250ml的雪碧饮料瓶给她装了100ml的农药。陈当时并未在意,拿着瓶子回家进行喷洒。中午11:15,干完农活的陈回到家中,顺手将未喷洒完的农药放在门边。中午12时,8岁的侄儿陈宽放学回家,见门边放着一瓶“雪碧”,拿起猛喝一口,紧接着栽倒在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听见声响的陈女士从厨房走出一看:侄儿躺在地上,旁边放着空空的饮料瓶!她急忙抱着侄儿去花桥镇医院洗胃,由于情况严重,120急救人员又将陈宽转入新津县人民医院抢救。经诊断,孩子为高毒农药中毒,医生立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陈宽的班主任雷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如今还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心如刀割。她心痛地质问:“饮料瓶怎能用来装农药?”她呼吁,商家做生意要计后果,规范经营,不要再让悲剧发生。花桥生殖门市部负责人对此称,他们用饮料瓶装农药并无过错,要怪还得怪小孩的家长。在现场,他还拿出一个纸箱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饮料瓶:有“椰树”、“怡宝”、“乐百氏”等。他说,长期以来该门市部一直就用饮料瓶装散装农药卖。
  编后饮料瓶能否装散装农药卖,结论已经不言自明。倘商家选用一种有明确标志的统一包装瓶,于成本略增和恶果减少之间,相信宁要前者。将“考验”留给一个8岁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他不具备这样完美的判断力,而家长和商家却是应该具备的,因此恶果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视频-----农药店用饮料瓶装农药卖 8岁男孩误食致命“雪碧”

2002年6月6日02:3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必要的安全教育,因观察不细致,方法不当导致的危险,教育学生不要随便尝未知的食物,即使熟悉的食物也要擦亮眼睛。

、小组探究

师:通过品尝果汁,我们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我们同时动用多种器官。那么,大家想不想让我们的感官再次动起来?好,那让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蜡烛。

活动一: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

1)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2)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规范学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或观点。

例如:我用眼睛观察到       ;我用手触摸到       等。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规范用语,又进一步强化感官感知事物的特点。

4教师小结并过渡: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现在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啦!让我们点燃蜡烛好吗?看看点燃的蜡烛又有哪些特点呢?

活动二:观察点燃的蜡烛

1)观察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给学生示范点蜡烛及如何把蜡烛固定住,再让学生做。尤其伸手感触火苗的热量时要示范,强调蜡烛是可燃物,点燃的蜡烛要远离书本

2)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3)学生汇报。同活动一:规范用语

通过我们的活动,同学们有什么想对这5个兄弟(眼耳口鼻舌)说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5官缺一不可,团结精神等等。

师:进行思想教育,爱惜我们的身体,帮助残疾人。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标的标准:1、2年级对科学的感知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培养其系统的科学素养,有观察,有记录,有合作,有讨论。让学生在玩中体会不断发现的乐趣。

、阅读拓展

师:同学们:都喜欢吃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挑选到一个甜甜的西瓜呢?

生:

师:瓜皮花色又深又亮、条纹清晰,声音清脆都是好瓜。

【评析】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从语言的表达到相互的交流,从片面的了解到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了训练和发展,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