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课学生问卷分析报告(林福娟)

关于中学化学微课认识的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西安是远东第一中学
一、调查背景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其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平台建设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为了解远东一中学生对“微课”的认识,和学校使用微课教学的实施情况,尤其是中学化学微课在实际中学课堂的运用情况。本课题组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式
问卷草拟及修正:林福娟、其他课题组成员
调查时间:2015年1月至2月
问卷对象:在校高中、初三学生(各年级取样)
问卷形式: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
http://s11/mw690/0066WsO4gy70E6wK3Me8a&690http://s12/mw690/0066WsO4gy70E6yFDpFeb&690
三、调查统计结果
1、调查研究对象
高二60人化学选修4人教版;高三60人化学一轮复习
2、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高一(68%)、高二(63%)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出现偶尔的注意力不集中,初三(20%)、高三(39%)感到听课质量一般或有所下降。除初三(12%)、高一(7%)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解过的内容无疑问,其余大多数学生或多(47%)或少(34%)都有疑问没有解决。有少数学生(5%)不会通过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解决疑难。大多数(68%)学生表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需求。学生更欢迎活泼的课堂气氛(75%),教师教学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67%)。
3、学生的学习风格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43%)很愿意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并认为其学习效果也不错。很多学生认为现行的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多(68%)、难度大(高三63%,高二66%,高一54%,初三38%),教学形式单一(54%)。
4、对“微课”的认识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听说过“微课”,但不是很了解(44%),甚至有些(21%)学生没有听说过,完全不了解“微课”。只有少数(17%)通过微课网自主学习,大多数(73%)学生还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使用才能接触到“微课”教学。学生(68%)更感兴趣的是视频真人讲解形式的“微课”。目前,“微课”的使用情况,几乎不用(初三14%,高一36%,高二66%,高三42%)。
5、“微课”使用的需求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许多(88%)学生愿意尝试“微课”教学,还有(9%)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对“微课”的表现形式,学生表示能解决实际问题即可,形式可以多样化,时长控制在5-15分钟(81%)为宜。“微课”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是集中解决一个知识点,有针对性(41%),可以弥补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31%)。相当一部分学生(62%)认为质量好的微课可以代替一些传统课堂。
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生们更多的希望:
初三课前预习(22%)、学习新课(42%)、课后复习(36%);新知探究课(32%)、实验探究课(54%)、复习课(10%)习题课(10%);
高一课前预习(12%)、学习新课(29%)、课后复习(66%);新知探究课(19%)、实验探究课(37%)、复习课(53%)、习题课(15%);
高二课前预习(22%)、学习新课(29%)、课后复习(50%);新知探究课(20%)、实验探究课(22%)、复习课(24%)、习题课(35%);
高三课前预习(16%)、学习新课(16%)、课后复习(70%);新知探究课(12%)、实验探究课(32%)、复习课(33%)、习题课(18%)。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首先简单介绍了“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小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微小片段”。
然后,为了便于结果的分析,和更具针对性进行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的了解,以及目前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后,普及“微课”的基本知识,并对学生接受“微课”这一新教学形式的“渴望度”的调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
最后,初次尝试学生自主选题,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找到突破口。
2、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学情分析
随着中学化学教学的深入以及广度、深度的要求,调查数据表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疑难的解决等问题(毕业年级尤为突出),已成为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虽然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但学生们更希望教师的课堂气氛活泼有趣,教学形式多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展示,吸引眼球,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成长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时代的中学生,他们很容易,也愿意通过新媒体学习知识。但在网络学习中依然需要教师的引导。
3、对“微课”的认识和需求
本次调查在了解基本学情的同时,更有在学生中推广和认知“微课”的目的。根据调查数据表明,一些学生甚至教师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形式还不太了解,也很少实践应用。因而,此次问卷调查也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微课”基本认知的作用。
问卷中学生们已能够很准确地将化学“微课”定位在讲授新知识、疑难解惑方面。并引导学生从自主预习、温故知新、复习巩固等方面去选择网络上“微课”学习。初步使学生有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思考微课的选题,尽可能适合于中学化学学习的现实需求。
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因年龄、知识水平的差异,在对“微课”的需求显出明显的不同。初三的学生化学学科知识点少,难度不太,更体现出兴趣的重要性,“微课”形式上应更侧重于趣味实验、探究课程的展现;高一、高二知识的难度提升,学生更渴望新知课、习题课的质量提高;高三中学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重视复习课的效率,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希望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故而“微课”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寻找微课这种新型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构建师生“共赢”互动的化学微课教学平台。
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本课题组的进一步深入研讨,并针对性的进行案例研究,以期对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