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2018-11-28 16:17:04)分类: 个案研究 |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第一、调整好心态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重新记,该做的题要认真做,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
由于一轮复习时间长,所以往往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即开始第一个月还抓得比较紧,但一个月后就开始松懈,认为来日方长,何必抓得这样紧,所以在时间把握上就比较随意,甚至可能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一轮复习要把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夯实基础,排除一切自己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这是任务最重的阶段,所以一轮复习时间并不充裕,一轮复习做得好,以后你的成绩才能直线上升。综上,在一轮复习中要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轻松制胜。
第二、向规范要成绩
课堂规范:政治一轮复习是以一课为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大约是四课时,基本流程是自主复习——教师讲解——巩固练习——总结反思四步走。同学们要将规范贯穿每一个环节。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准备好上课的材料:课本、学案、一轮复习资料,笔记本、双色笔
2、课上规范:
(1) 自主复习课本知识时,既要做到面面俱到(仔细阅读课本知识,包括正文和小字部分)又要重点突出(抓住每课的主干知识)。同时,要及时标记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
(2)上课要提高效率。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边听边记,要记重点,记难点,记关键词;既要听结果,更要重思路。听课要养成听、读、想、记、讲的好习惯。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充分利用好课堂,比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
3、课后整理:
(1)自习课要及时归纳总结,整理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技巧,注重知识的整合,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同时整理的同时更要重落实,切忌盲目抄写,切忌有整理无落实。
(2)学会滚动复习,常翻,常看,常反思。
答题规范:定时定量的做题,养成良好习惯。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选择题,从类型上看大多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具体做法
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排查误项。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查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不得已,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可用猜测法。 主要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再大胆猜测。
2、高中政治考试的主观题答题技巧
(1)主观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2)
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3)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第三,政治学科复习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过教材关:课本才是高考的根本,千万别押错了宝。
现在同学们可能从各种途径搜集了各种的辅导材料,有些同学甚至把辅导材料当成高考致胜的法宝,抛弃了课本。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辅导资料都是对课本知识的分析、演绎,所以,大家要记得:辅导资料是用来参考的! 有些质量高的辅导资料,同学们可以用它来进行查漏补缺、启迪思路,最终自己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才能考出好成绩。同学们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和辅导材料的关系,过教材关,把教材吃透,这才是根本。教材应该怎么看呢?
(1)对课本内容要多看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这个工作老师已经替你完成了,所以一定要看学案上的高考四要素和考点梳理,明确每个专题的考点,特别是需要重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3)做到点、线、面(网)的结合。
对教材的把握要做到由点到线,再到面,织成网。同学们在记忆单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对知识进行整合,也就是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在自主复习的
2、做题:
当前市场上各种复习题,高考押题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闪瞎了我们的双眼。到底做什么样的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一选择就是高考题,历年的真题,至少近三年的(16--18年的全国卷3套)。高考题做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反复做,反复研究,才能把握高考题的命题思路。
(2)动脑思考,题海不白下
题海战术是大家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很多同学认为成绩提高不了,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多!所以出现了刷题这个词。做题不分析不思考,同样的题目错多遍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想要学会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思考”,做题只是为了提高做题的熟练度和综合应用。所以,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和全面性。一定数量的题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出题者的意图,善于总结。
3、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2019年高考最大的时政依然是十九大。已经引发给大家了,同学们在复习过程就把十九大当成必修5,而且是贯穿四个必须当中的。平时有空可以多读读,对应着课本去读,比如,我们现在复习经济,那你就十九大里有关经济的内容。不必去背诵,内容太多,不好背。 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自己学着去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加深理解。同时注意老师在课上讲到的、试题中所涉及的热点,要做专题的整理。
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脚踏实地,让过程更加完美;努力拼搏,使结局不留遗憾。希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2019年的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预祝各位2019金榜题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