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微课教学设计
(2016-08-23 15:08:15)
标签:
365古诗词教育微课 |
|
授课教师 |
梁 |
学科 |
语 |
|
|
||
|
微课名称 |
《望岳》 |
视频长度 |
|
录制时间 |
2016年9月 |
||
|
知识点描述 |
1、能朗读、背诵《望岳》; 3、理解《望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 |
||||||
|
教学类型 |
讲授课 |
||||||
|
适用对象 |
初中二年级学生 |
||||||
|
设计思路 |
教学本诗,要让学生在了解杜甫生平的基础上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对画面的描述,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语句的领会、理解。 |
||||||
|
教 学 过 程 |
|||||||
|
步 |
内 |
时 间 |
|||||
|
导入新课 |
1、情景展示(课件出示巍峨的泰山图片) 2、介绍作者杜甫以及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本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蓬勃的朝气。 |
1分30秒 |
|||||
|
赏析全诗 |
1、教师范读《望岳》,提醒学生注意字音。 2、整体介绍这首诗:这首诗题目叫:望岳,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最后都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 3、逐句赏析 首联:用问答的形式,写作者远望所见。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颔联:虚实结合,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割”字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以上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颈联:写实景,乃细望所见。诗人抓住了层云、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写出了极望之情。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
3分30秒 |
|||||
|
赏析 重点诗句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包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是说终要登上泰山之巅,去俯视众山,众山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一个人也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
1分 |
|||||
|
小结全曲 |
|
10秒 |
|||||
|
教学反思 |
本课教学重在感悟,结合对作者杜甫的了解来感受青年杜甫想要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去理解这首诗情景交融的意境。讲授比较清楚,学生们能够理解。 |
20秒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