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018-08-25 00:04:40)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7XKT-XXYW115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
|||
负责人 |
王涛 |
所在单位 |
临潼区新丰机筑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语文教学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然而,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二、部分语文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一线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研修能力。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课题背景: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决定了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依据本校的实际,有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对于所学知识,擅长死记硬背但是对于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运用思维解决的问题不知如何是好,学生不懂得如何思维,急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部分语文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语文教师上课时只顾着向学生灌输知识,根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殊不知,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甚至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不光是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确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界定: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反映。人是通过思维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语文思维能力实质上就是指学习语文与应用语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使学生学会语文思维、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开发创造潜能”两方面统一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研究意义: 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找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相关因素,形成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该课题研究也有利于一线教师创新方法,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和研修能力。一线教师便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目标: 1.研究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相关因素,形成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思考。 3.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一线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研修能力。 4.制作、收集相关课件、照片等影像资料,为学校其他教师提供直观、实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5.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带动身边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内容: 课堂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方法、策略。 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实验对比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过程及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6——2017.9)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撰写开题报告;选择试点学段及班级;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研读语文新课标,研读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相关知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写出问卷分析报告,明确机筑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那些问题,为以后的研究准备第一手资料。 (二)实施阶段:(2017.10——2018.4)深入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针对语文实际教学中,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懂思考,不会思维的问题;针对教师在课堂中采取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等问题,通过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改进办法。撰写相关的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过程性资料,在学校语文教师中进行推广交流。 (三)、总结阶段:(2018.5——2018.8)收集规整研究过程性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1.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个课题时,引入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撰写了《浅谈思维导图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阐明了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生字、词汇、句子到阅读都大有裨益。课题组成员白芬艳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用思维导图写作文》,为我们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勾勒出写作的思路。并且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教给了学生,令我们欣喜的是:学生也会画思维导图了,也会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分类、归纳、学习语文知识了。 2.课题组成员都撰写了关于课题研究的总结性论文。白芬艳老师撰写了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营造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其次,运用各种方式(比如头脑风暴、类比学习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建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人撰写了论文《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想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做到: 3.课题组成员和学校其他教师互相交流讨论课题研究成果,提高了一线教师的研修能力和执教水平,为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该课题研究未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学困生,还是用了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办法,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学困生却基本鲜有进展。这种情况,需要课题组成员相互讨论,密切配合,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2.部分教师顾虑多,教学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部分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宰,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教师急需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尽快向生本课堂转变。 |
|||||
参考文献 |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李镇西《教育与幸福生活》,福建教育出版社。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