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2017-12-12 12:11:22)
立项号 |
2017XKT-XXYW115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
|
负责人 |
王涛
|
所在单位 |
临潼区新丰机筑小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决定了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依据本校的实际,有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对于所学知识,擅长死记硬背但是对于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运用思维解决的问题不知如何是好,学生不懂得如何思维,急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部分语文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语文教师上课时只顾着向学生灌输知识,根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殊不知,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甚至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不光是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确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个研究课题。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开发创造潜能”两方面统一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我研究的这个课题,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语文思维能力实质上就是指学习语文与应用语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思维能力”就是“语文领域和语文实践”中的思维能力,它包括“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与实践活动中的思维。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思想内核,它通过具体的语文能力或者说语文活动,如阅读、写作、交际、鉴赏等表现出来。换言之,语文能力的高低其决定性的要素就是语文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我研究的这个课题,主要是找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一方面让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动脑思考,使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实验对比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研究步骤及举措: (一)准备阶段:(2017.6——2017.9)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撰写开题报告;选择试点学段及班级;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研读语文新课标,研读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机筑小学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那些问题,为以后的研究准备第一手资料。 (二)实施阶段:(2017.10——2018.4)深入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针对语文实际教学中,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懂思考,不会思维的问题;针对教师在课堂中采取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等问题,通过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改进办法。撰写相关的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过程性资料,在学校语文教师中进行推广交流。 (三)、总结阶段:(2018.5——2018.6)收集规整研究过程性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预期: 1、研究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相关因素,形成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3、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一线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研修能力。 4、制作、收集相关课件、照片等影像资料,为学校其他教师提供直观、实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5、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带动身边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呈现: 成果主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