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释难数则之一

(2022-11-04 17:36:46)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时尚

语言

成语释难数则之一

   

一九九二年

波览之际,发现某些辞书对一些成语的解释往往有失当之处,或训释不清,或语源不明,或偏其本义。现集数例,参以已见,以资商讨。

羊狠狼贪

新版《源》:羊狠狼:像羊和那样凶贪婪。《史记·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不可使者,皆斩之。”’唐韩愈《昌黎 十四《州溪堂》诗: 孰为邦,节根之;羊狼贪,以口覆城。’”,《辞》的解释与狠如羊,贪如狼的本义并不相符首先,羊并非猛之物,释羊狠“像羊那样凶狠”,殊不成“狠”本”,“系后人所改。今存宋刊费善本《史记》犹作很如羊。《广韵》:很,戾也,俗作《说文》:很,不听从也。犹今言之“倔强”。今江苏等地犹有此种用法。此一层意思,刘春平文章已经阐述清焚,其次,贪如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贪婪。《说文》:贪,欲物也。”而上引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等语是楚军首宋义,在部将项别向他提建议的情况下,指桑骂槐,针对项羽而说的。所提建议的内容,仅仅是敌军发起进。这里,就一般意义而言,很难理解项的军事建议怎么会视为欲物“贪行为显然,这里的字应另有他

庄子·渔父》: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很如,贪如狼用的正是这个意思。项羽是一能征惯成、屡立战功的将,他对于新任长官宋义的领导和指挥是不大服气的,而义则是一个靠侥孝得位、心胸狭窄而又自负的统帅,他对于项羽这个桀骜不驯的部将更是怀有深刻的戒心。所以,当项羽向他提出建议之时,他便认为这不听指挥、侵犯自己权的一种行为,于是便骂 很如羊,贪如狼”,出此可见,很如羊,贪如的本义应是:固执已见,不肯听从指倔强,顽固得象羊一祥专横用,越职行事,欲盛心野得象一样。至于 这句话凝结为羊狠狼贪并且用作像羊和狼那样闪狠负婪的意思,那已经是唐代的争了,对此二者的区别,不可不察。最早用羊狠狼贪”一语的是唐韩愈。其次,宋徐自明撰《宋宰辅编年录》“风声鹤唳,遂收不阵之功;羊狠狼贪,迄蹈自焚之祸。”宋魏齐贤、叶棻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萃》录无名氏《贺正启》:“伏惟某官,才冠一时,能兼数器。鹰撮卢击,凌设施之可观;羊狠狼贪,纷遁逃而远去。”明徐伯龄《宰相器》诗:“奴颜婢膝诚堪耻,羊狠狼贪自合羞。”清乾隆《御制诗集余集卷九》:“彼苗性之羊狠狼贪,何知心革;若民俗之狗盗鼠窃,亦弛刑惩。”

程门立

关于程门立雪,上海书出版社出版的《常用典故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典源]:《宋史 · 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小睡)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释义〕:杨时和游酢去拜见老师程颐,正碰上他坐小睡,他们怕动老师,便站在外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已下得有一尺多深。这个解释有三点不够准确,第一,典源应足《河南程氏遣书》而非《宋史》。《二程全集 ·河南氏遗书卷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朱子语类》也记载了这件事,文字与此略同,)《遗书》系程、程所作,由朱熹编集,为宋代著作,而《宋史》元顺帝时的丞相相脱脱所修。《书》是最早记程门立书籍,改应以之为典源。第二,说杨、二人站在门外等待”,不确。《史》只说侍立不去”,并未具体说明立于何处,而《遗》与《朱子子语录》都说得十分明白:(、游)出门门外深一尺。”可知他们原是在室内非门外的。第三,释“瞑“坐着小睡是不妥的。“瞑实乃静坐。 《伊川学案》:(程颐)接受学者以严。尝瞑目静坐,游定夫(游昨)杨龟山 (杨时)立侍,不敢去,久之乃顾曰:  口暮矣,姑就二子退,则门外深尺余 矣。”可证《宋史》所载程氏之瞑坐眼日静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程氏的“瞑目静坐”坐着小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后者是打嗑睡,而前者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修养方法。明理学家非常重视学者的心性修养,静坐是他们最常用的修养方法之一。明人刘宗周在论及人的修养方法时 说:周子〈则敦颐)有主静立极之说,传之(程颢、程颐)共后罗、李二先生教人默坐澄心。(元学案·晦翁学案上》)门人王读《论语》玩索其意味,又退读之。时时静坐,静坐又忽读,忽然有个入处。(《宋元学案·学案》)朱熹曾说:读书闲暇且静坐,庶几心平气和,可以思义理。 (《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上·录所闻生语》)程也服膺静之说。程灏声 性静者可以为学。”程颐“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宋元学案 ·伊川学案  下》)静坐,为了收敛精神,通常是要闭月的。陈在抨击理学家的静坐修养方法时,形容他们的形态是:合眼,矇眬精神。(《陈亮集 ·又甲辰秋书》)陆九渊也说:能常闭目(《宋元学 ·槐诸儒学案》)由是可知, “瞑”,实在是在做修的功课,而不是坐着小”。

惊涛骇浪

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惊涛骇浪,吓人的大风《实用成语词奥》(常晓):骇浪,也作骇浪惊涛,汹涌吓人的浪。《中华成语大词典》(向光忠等编): “涛,大波浪。骇,使人惊惧,迅猛险恶,使人惊惧的大风浪。以上解释,并失

首先,从结构上看,惊涛骇浪都是偏正结构,是分别接修饰“浪”的。如果把骇浪解作吓人的”,那事实上就是把 惊涛当作“惊人之、把骇浪解作骇人之浪了。这样凭空地在 “涛”,“中间硬加进一个字,是所谓增解经,乃训诂之忌。

其次,把解释为使人惊惧也是失其本义的。关于涛,刘瑞明先转述王力先生的意见有一段话讲得极好。他说:苏轼《赤壁怀: 乱石穿,惊拍岸。’胡云翼《宋词选》注:惊涛,惊人的浪。并没有惊人的意思,本义指马因害怕而狂奔起来’,也就是马受。《说文》: 惊,马骇也。 (惊,繁体字作敬下马,故从马不从心。连)惊涛就是形容像马受惊那样汹涌的波涛’,这样理解才确切,也更形象些。(余行达主编的《古代汉语》第11)范仲淹《岳附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水大一色, 共中的“惊”也正是这种用法

骇浪”,惊涛完全义。《说文》: “骇,惊也。也是马受惊狂奔起来的意恩。《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视齐师马,遂驱之。所谓马,就是马受惊而狂奔起来,骇浪惊涛”同,不是使人惊惧的大风浪”,面是像马受惊而奔起来那样汹涌的波

讨价还价

《汉语成语词典》:“讨价还价:讨,索取。商业用。卖者讨价高,买者还价低,最后商定价格成交。《现代汉语词典》:还价;方因嫌货价而说出付的价:讨价还价。以上只是对讨价还价还价这一行为所作的说明,而未对 的词义作出训释。

还价之还,应是“回的意思。《说文》:还,也。”“复,往来也。足部曰:返,还也。还,复也。皆训往而仍来。按,复来解,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指动作行为的主体往复来。如还家还乡。此字与返回同义。由此可引申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还俗”,“ ”。“往而复来的另一种用法,是指对别人的行为的回复,回报。如还翰(即复信)”,“还击”,“还礼。而还价之还,正用此义,指的 是,在卖方索要一个价格的情况下,头方回复给他一个价格的行为字又引为根锯方的价,实际付出现款的意思。如《水浒传》第九回写林冲一行在酒店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钱,出离了村店。其中的还钱”,就是付现款的意思。


原载《庆阳师专学(祖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李白与佛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