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我們冬至的日常
冬至,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雖然很多人也喜歡說這是八大天象之一,或說在我們北半球是一年之中夜晚最長的一天,但我們本身比較喜歡從中華文化裡看這一天。
在陰陽五行學說中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也稱為「一陽節」。又因為喜歡「陽氣起」之類的現象,是好的開始或是能量到來的感覺,大家覺得是值得慶祝的時節,因此冬至也被稱為「喜冬」、「賀冬」。也因為這樣,冬至也被一些地方當成二十四節氣的開端,因而有「小新正」、「如正」、「交冬」、「消寒節」、「小年」之類的稱呼。關於冬至時的祭祀更是從周朝就開始記載。
不談重大的祭祀,來看看冬至時一般家庭都在做些什麼吧。
大丁的老家以前留著中國北方的習俗,有「冬至餃子夏至麵」的說法,認為冬天寒冷,應該多補充熱量,因此有在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也有些地方是吃餛飩,寓意為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
我們也聽過一種說法,說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傷寒論》作者──醫聖張仲景:傳說漢末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辛苦工作,就在冬至日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模樣,給鄉民們治病補身,此藥方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嬌耳就是餃兒。
一般在台灣,大多是南方習俗,吃湯圓,而且要是雙數的湯圓。冬至的湯圓被稱為「冬節圓」,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圓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冬至食過湯團也象徵著年長一歲。還有些家庭會加入桂花酒釀。
而我跟大丁在冬至期間,沒有吃餃子或湯圓的習慣,大多會像以前說的一樣,賴在家裡慵慵懶懶地看著電視,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會好好的吃上幾鍋【當歸生薑羊肉湯】,喝好的黑糖水(最近瑩瑩我啊,邂逅好的黑糖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徹底驅驅寒,溫補溫補一番。
參考文章/藥性還是美味?來煮當歸生薑羊肉湯吧!文章
不知道大家冬至是怎麼度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