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3课
【内容解析】
1、“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一段描写,眼前仿佛出现了榕树周围千鸟竟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本文对大榕树晨间动态的描写,这里运用的词语很有特点,适合读写结合训练。
2、早晨榕树间百鸟争鸣,万鸟齐飞的景象,是鸟的天堂中奇特之处,亦是教学的重点。反复诵读加以多媒体辅助似乎可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但是这种想象不是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其实,用心发现,每所学校或社区里最常见的花坛,其间蝴蝶翻飞,蜜蜂留连的景象,虽没有晨间榕树之壮观,但也景象仿佛。足可引导学生由小见大由此及彼,还能感受身边景象之特点。
【目标定位】
结合身边熟悉的景物特点,和原文语言进行比较斟酌,进而选择调整词句,浮现仿写景物特点。再由此及彼,情感迁移,朗读原文想象画面。使读和写双向促进。
【活动设计】
1、默读课文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段落,(10——14),说说自己最喜欢晨光里“鸟的天堂”的哪些景象?通过阅读汇报,充分激发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为后面的理解和仿写奠定基础。
2、寻找身边熟悉的相似的景象进行仿写
教师引导:当我们随着巴金老爷爷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时候,我们的耳朵和眼睛都有些应接不暇了。我们都想到鸟的天堂去领略享受一番。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享受也能找得到,如果你用心想一想,也许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学校就能寻得见。”(学生开始可能有些迷惑不解,毕竟校园面积有限,更别提如此之茂盛的大树了。)假如我们将花坛里的花丛看作那独木成林的榕树,相信你也能听到美妙的声音,看到热闹的景象了。
(此言一出,学生肯定似有所悟)
“是 的,花丛里有采蜜的蜜蜂,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啊!”
“那我们就再读一读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准备写花坛里蜜蜂忙碌,蝴蝶翻飞的情景,有哪些词句能为我所用,哪些词句需要做些调整呢?”
再次细读,学生就会发现,只要将文中的鸟儿换成蜜蜂和蝴蝶,稍加改动个别词语,花坛里的景象就如同榕树上的景象了。词句选择的过程就是景象再现的过程。
如有学生这样仿写:
操场南侧还有几个鲜花盛开的大花坛。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蜜蜂的“嗡嗡”声,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蜜蜂飞了起来。接着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没想到花朵上还伏着许多只蝴蝶,随着我们的掌声,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能听见蜜蜂的声音,到处能看到蝴蝶的影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躲到花丛里,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回了花丛间,竟在花朵上翩翩起舞,那舞姿真好看。
3、 回顾原文,促进理解及想象。
教师引导:身边的小花坛里的景象经过如此描写也变得异常热闹起来,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不知有多少只鸟在那里安然入梦,和蜜蜂的嗡嗡,蝴蝶的翻飞比起来,不知要壮观多少倍,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出来当时的热闹景象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