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禹的父亲,一个治水能手,为何却没有留下一个很好的名声——鲧

(2018-11-28 23:47:49)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教育

育儿

说到洪水,还是很可怕的,洪水经过的地方,损失惨重。在现在技术这么先进的时代,洪水过后都是无可奈何。在古代,要什么没有什么的情况下对抗洪水,可想而知是多伟大的工程,今天给大家了解下之前的古人治水方法。介绍下我们的治水能手——鲧 。

鲧,中国上古时代 神话传说人物。姓姒 ,字 熙 ,有崇氏,帝颛顼之子。怎么说也是一个皇亲国戚喔,还是不错的。或许有些人不认识这个字,不知道鲧的读音。鲧字读作“gn”。

鲧,他是大禹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臣,但他没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故事吧。

在尧统治部落的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人们深受其害,很多人被洪水吞噬,房屋被冲走,农田被淹没,于是尧向大臣寻求治水能人。尧帝让四岳举荐能人治理洪水的时候,所有人都说鲧可以胜任。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尧之时,鸿水滔天。尧求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为人太自负了,不行。”四岳说:“没有比鲧还贤良的人,希望您试一试。”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尧帝根本不愿意启用鯀去治理洪水,只是在迫于洪水滔天的形势,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勉强答应四岳的举荐。尧帝妥协了,鯀却危险了。

站在尧帝的立场,鯀不是一个治理洪水的贤臣。不管主观意愿如何,体制内任何凝聚力强大的人,都会遭到领导猜忌,埋下祸根。

几千年前人类的生存能力还很弱,必需靠着水源才能发展,河水一旦泛滥就会严重威胁先民文明的繁衍。即便是科技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仍无法彻底解决水患问题。几十年一遇的常规性洪水,一旦爆发很容易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鲧就按照俗话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可以用土来挡住洪水。于是他就采用以土来筑造堤的方法,前后一共花了九年时间,才将堤坝筑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发大水就再次把堤坝冲毁了,水灾反而加剧了,当地百姓被洪水淹的更惨了,鲧治水也是以失败而告终。九年时间四处奔波,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招来了祸患。

在没有铁质工具情况下,与洪水对抗困难重重,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持久战,鲧九年没能彻底解决水患也属正常。鲧因为治水无功获罪的根本原因是他闯进了权力更替的漩涡。这九年中,尧帝老去,因为尧帝禅让帝位给一代平民——舜帝。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记载,尧想要传天下于舜 , 鲧劝谏说: “这是不详啊 ! 哪有把天下传给匹夫的 ! ”

好的,敢挡路,下场肯定不会好。等到舜帝上位,理由找了一个,鲧就这样被处死了。据《史记·夏本纪》记载,鲧治水九年而水没有平息,没什么用。舜看鲧治水没啥用,在羽山杀死了鲧。

不管怎样,鲧都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大英雄,历史应该还鲧一个公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