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一)
(2019-02-01 16:48:47)
标签:
教育教学 |
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一)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在完成计算知识的教学后安排了例4,教学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体会估算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例4: 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
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
问题是什么?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例4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创设了到上海科技馆看巨幕电影的情境,提出“六个年级学生同时看电影能不能坐下”的实际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到估算与生活的联系。
分析与解答
判断能不能坐下, 估一估就行。
(1)223大于200,234也大于200,
223+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把223看成220, 把234看成230。
223>220,234>230,
220+230=450,
223+234一定大于450,坐不下。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给出了应用往小估的策略得出中间数,并不断调整估算方法,最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先将两个数据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相加的结果即是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不能判断总人数与座位数的关系。
再进一步将两个数据看作与它们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相加得出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得出中间数大于座位数,那么总人数也一定大于座位数,坐不下。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体会需要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
回顾与反思
你的估算合理吗?
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估算方法,理解用估算解决实际的问题时,有时需要对估算方法进行调整。
答: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利用例题的情境,教材进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应用往大估的策略找到中间数,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可以设计小游戏——找邻居,帮助学生复习近似数的内容,为估算教学作准备。例如,找出与下列各数相邻的整十数:182、346、602、871;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327、213、482、194;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203、197、517、999。通过这样的练习,为后面的估算教学作好铺垫。
(2)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策略和方法。
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感悟并逐步内化为估算能力。可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选择估大或估小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
223+234=
↓
220+230=450>441
(3)注重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主动反思解题的过程,认识到估算不是对精算结果的四舍五入,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理解用估算解决实际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