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估算教学分析

(2019-02-01 15:41:36)
标签:

教育教学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估算教学分析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张敏

《标准(2011)》关于“数的运算”,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人们遇到的大量计算都是估算,因此应当让学生知道估算。此外,精算在本质上是对于数的运算,估算在本质上是对于数量的运算,因此,学习估算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有好处的。实验教材就十分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修订后的教材对估算教学内容的编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体现了关于估算教学的新理念。主要是改变了估算教学的主要载体,由主要结合数的四则运算(口算、笔算)进行估算教学,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次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用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通过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完成计算知识的教学后安排了例4,教学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的教学安排是:首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多样化。接下来再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自主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最后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体会估算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本单元的估算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贴近学生生活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估算教学设计了“看巨幕电影能不能坐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增强了时代感。

2.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的策略。

估算是近似地猜测事物数量的行为,估算能力是指个体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无法或不必做出精确的数字处理或数字运算,而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策略给出近似答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本单元教材,在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通过例4及下面的问题,给出两种估计的策略:往大估或往小估,通过得出的中间数与准确数和座位数之间的关系,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例4通过往小估,得出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得出中间数大于座位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出总人数大于座位数,坐不下,解决了问题。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例4,通过先选择的估算单位(接近的整百数)不合适,不能判断;再进行调整,选择了合适的单位(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后,通过中间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判断解决了问题的编排,让学生经历选择单位的过程,体会要根据数据的情况,不断调整估算方法,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第一学段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这就要求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一方面,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练习,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总结规律,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要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标准(2011)》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估算往往要涉及在哪个数位上进行计算的问题,如果选择的单位不合适,即使估算的策略选择正确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在计算之前针对实际背景选择适当的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