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朗读能力个案分析

(2020-03-24 14:20:38)
分类: 教学案例

小学生朗读能力个案分析

                        延职创新实验小学   任静

一、基本情况 

  姜文博,班级中一个喜爱朗读但缺乏自信的可爱男孩。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严重的唱读现象,每每开口就会引来同学的笑声,笑他读得熟的地方快,不熟的地方放结结巴巴,不停地咽口水,还急得用手比划。

二、个案分析 

  朗读是对文字的再加工,是建立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之上的,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而听者会十分享受朗读所带来的与作者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为什么喜欢朗读的姜文博没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呢?我给出这样的初步诊断: 

1.课文读得不熟,没有将语言内化理解,所以语句节奏把控不好,有意无意的拖长音,拉长调。 

2.缺少必要的朗读方法指导,如重读、语速调控等。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喜欢,指导起来就会有效的多。 

三、对策研究 

 (一)从“小”抓起。遇到这样的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指正或置之不理,老师不能操之过急,要从最小的朗读抓起,如:先读准读熟句子,读词语和句子时要含住气流,不要把声音读“破”了。这时老师就要及时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句子的完整性,还要教会孩子们不要急,放平心态,沉住气,慢慢读,细细品味。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及体验传导给学生,老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 

 (二)借助文本,比较朗读。同样一段文字,两个学生对比读,读完之后,学生们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然后再不断地反复训练。

 (三)同学示范,老师示范。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同学的示范,尤其教师的范读起到关键性的点拨和引导。

四、指导效果 

近一学期的训练,姜文博的朗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能不急不躁地慢慢品读文章,即使第一次站起来读得不好,但能通过倾听、对比、揣摩后,拖长调、语速不当的毛病已经有所长进了。而且在课堂中他也能帮同学纠正朗读问题,在课堂上展示朗读时,她开始受到同学的称赞了。

五、我的感受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当我们潜心研究,因文因人而异,把“有感情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们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