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案例分析
(2020-03-24 13:27:57)分类: 教学案例 |
延职创新实验小学
一、观看录像,指导朗读
1.通对观看,凝听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读读3、4自然段,找出特别喜欢的句子,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以学生为主。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化为有声语言(老师引导賞析重点句子)。
老师指名学生个别读,并予以鼓励;比赛读,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师生转换角色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让学生用具体的动作表演体现“沸腾”。形式多样的引导学生多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得有趣味,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帮助记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顺序
师读生听,找出相关的顺序词,师生合作读,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反思与对策:课堂中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即使言表达不够完整清楚,但乐意去读,在朗读的中却缺少情感或者朗读没有变化,这也许与孩子自身的成长及生活经验有关系,或许孩子的感受只停留在视频中,并未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地鼓励、引导,并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反复地练习。
后记:在整堂课上,我先带领孩子欣赏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用“心”来读书,选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出理由,并通过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整堂以学生的理解感悟为主体,老师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代替孩子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将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