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这本书
(2021-10-06 09:34:26)
昨天又重新翻了一遍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这本书是2014年买的。最近语文老师让孩子们买了一批书,其中就有这么一本。忽然有一天晚上,语文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段长长的文字,大致是有个家长把她投诉到区教育局,说是推荐的书籍比较消极和黑暗,不适合孩子读,老师的文采也非常棒,长篇大论一番。为这事家长纷纷义愤填膺,指责那位告状的家长,为语文老师摇旗呐喊,最后惊动了学校,很快就平息了这场意外。(插播一下,我们家长们为什么这么情绪激动,语文老师是今年才来
的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大约50岁上下的样子。主要是这一个多月,语文老师一系列的举动感动了我们,她用爱心照顾到每一位孩子,班级有一个同学,平时从不写作业,考试经常都是零分,孩子有些自闭现象。这样一个家长和老师都放弃的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沟通下,这个同学竟然写作业了,而且还在讲台上朗读,老师当众表扬了他,并且在班级群了转发了这个孩子的写作文章。女儿给我说,她的这个同学在讲台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单从这个同学来说,在人生的路上遇到这样一位良师,我想他是终身难忘的,为他点燃了希望之光,这样的老师确实很少见了)。
回到正题,这就是我重温这本书的原因,也是想让女儿看完后和我一起讨论,看看孩子们如何看待这本书。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那时7年前了,我还记得我当时流泪了,感慨富贵的一生有太多的苦难。我昨天翻看的时候,全然没有了当时的感觉,而是有种平静,有种麻木。那位投诉家长对这本书的观点,也许有他的独特见解。从我的角度看,我读这本书纯粹是浪费时间,富贵的一生有他个人的原因,更多的是时代背景下的缩影,无论如何挣扎奋斗,也逃不掉的宿命。表面上看富贵坚强乐观的活着,本质是他与生活的妥协,和解。当然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最终也要学会与生活妥协,和解,但是历史进展不同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进取的方向,与那时那种无奈还是有区别的。
书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完全不适合对现在孩子的教育,时代造就的富贵们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落伍了,富贵对命运不是抗争,而是选择用忍受和哭泣来度过这一生,是的,他弱小到无力抗争,无法抗争时代,无法抗争趋势,这是现实,这是社会,这就是活着!每一步是偶然也是必然!
书中对女性的塑造尤其不适合女孩子,家珍和凤霞的人物形象是那个社会特有的产物。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我们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能有更进一步的的思考。我们可以吸取精华,学习她们身上优秀的个人品质,更多的是该抛弃和远离的。
以上是站在我的角度来看的。对于我女儿这代孩子,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了解这个社会,认识这个世界还是有必要的,有时我们家长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灌输给孩子,让她自己去观察和感悟也许更好!所以这本书还是建议孩子要读,我还是一贯的理念,只要她喜欢读,尽量广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