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鉴于良好的精神环境创设是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中实现的,所以,本节突出的是游戏环境规划的物质环境部分。
一、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范围及内容
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主要范围一般包括园级多功能游戏室、班级活动室和划分该班的相对独立使用的区域(一般是与该班距离较近的走廊、墙裙、栏杆)和公共区域。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
园级功能室能为幼儿提供较系统的某种活动的专门场地,为幼儿创造跨班交往活动及相关综合性活动条件。一般设置为美劳室、阅读室、电脑室、科学发现室、陶艺室、感统训练中心等。根据各功能室的功能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下面以班级室内游戏环境规划为例作出分析与建议。
1.
指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因地制宜规划儿童活动室的立体空间,分析其基本结构区(卧室、盥洗室、活动室等)和各区建筑元素(墙、门、窗、柱、台),创设适合儿童室内游戏的游戏区域。
2.
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以及最近的教育活动内容等将室内活动环境划分成若干具体的区域,提供不同的材料。游戏空间在外形、大小、位置上都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而空间的设计亦可大可小,可开放也可封闭,可个人化也可整体化,痛死可为独立分解的角落或组合角落的一部分。这些特性都应根据游戏活动的特点而规划。
3.
墙面可用做幼儿的作品展示区,感官训练区、主题探究交流区。例如,主题栏。亲子栏、生日栏、幼儿作品栏、出勤栏、评比栏、新闻栏值日生栏等。顶面多用做幼儿的吊饰作品或展示幼儿园重大活动吊饰等,它是相关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延伸形式。所有布置高度都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
4.
由于走廊主要是幼儿的通道,所以在走廊不是很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用做活动区域,而是充分考虑利用走廊的地面和走廊两侧的墙面。例如,在小班幼儿常走动的通道两旁,用不同质地材料制作可触摸的小动物;在天花板上吊挂能发出各种声音的风铃。幼儿通过时,既可欣赏环境的美丽又可触摸可爱的小动物、感知风铃美妙的声音。
5.
可粘贴导向标识、认知训练等。如几何形体、动物脚印、数字、字母等。
二、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原则
(一)
每个幼儿园和班级的室内游戏环境都有可供利用挖掘的无限游戏资源,我们通常采用利用、改造和创设的方式因地制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与现成材料,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同时体现园本区域特色。
2.
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尽心加工改造,重新组合。
3.
根据幼儿园个性发展需要和各种游戏活动的需要创设、扩展、延伸相应的环境。
(二)
在游戏环境规划时,既考虑面向全体、符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又考虑幼儿个体差异,符合不同幼儿发展的水平。不同年龄班的环境规划应有本班的特色。这个特色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营造的结果,不是教师追求的效果。
(三)
幼儿是室内游戏环境规划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这种参与体现在教师发现与引导幼儿的创意、教师对幼儿意见的尊重、教师对幼儿自主规划游戏空间的鼓励、幼儿及家长参与收集准备游戏材料、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管理等若干方面。
游戏环境的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追求装饰功效或应付领导的检查。可以说,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多方面参与和互动应是参与性原则的实质。
本篇文章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室内游戏环境规划,每周我们都将定期为大家更新我们的原创内容,想要阅读学习更多知识,请关注公众微信号“cyjlmgf”或微博搜索“飞鸿幼教联盟”添加关注,24小时为您解决幼儿教育教学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