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玉学步83:玦口藏文化,回探兴隆洼

(2021-01-12 12:17:36)
标签:

兴隆洼玉器研究

古玩寄卖平台

古玉转让平台

都市田园

田园玉翁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古玉学步(83):玦口藏文化,回探兴隆洼
一夫之

玉珏(yù ju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珏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

新石器时代玉珏制作朴素,造型多作椭圆形和圆形断面的带缺环形体,除红山文化猪龙形块外,均光素无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1e57e1965a954cbc8d6d0dd12f8bff73.gif

南京博物馆藏 南京北阴阳营遗址新石器时期玉玦

由于装饰性的功能特征,玉珏的出土量和存世量非常之大,坊间的仿古品数量也不在少数,光素无纹的小小玉玦,真仿之间还是存有一定文化差异的。

作为饰品,玉珏的制作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距今约7250年-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玉玦具有较早期的代表性(图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b3ff2afb25394e65938597e67407aeab.jpeg

图1

图1:兴隆洼遗址135号墓玦饰玦口的侧面和正面

较早期的玉器主要承接旧石器时代的打磨工序,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制作玉玦时,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峰”期,在当时来说,玉玦的开口已经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了。如何把打磨好的玦按设想的要求开出缺口完成作品?从出土器观察,古人大概用了两种工具三种方式:

线切割是古人最早的加工方法之一(参见《古玉学步(63):软索棱条金属线,切割三工细分辨》)(图2),这从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玦能够得到很好地印证。如兴隆洼遗址130号墓一对玦(图3):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d934000c5da64b87ae3a1122c258365f.jpeg

图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d107cd9265714c67a8ce0699c9dd79e8.jpeg

图3-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322df83e74cb4ef092f28c87717c7e71.jpeg

图3-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ef7b67f9cb7b400598feb57ae056691a.jpeg

图3-3

这种在切割面形成方向相同、幅度由宽渐窄、并具有向心力的弧形线群,以及痕迹上下起伏的波动、切割面凹凸对应与透空处曲折不平的现象,都是典型的线切割特征。这种由环的一侧面开始拉切到另一侧面完成的切割,称为式线切割。

在现在看似非常简单的切割,在遥远的古代,可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工艺,软索如何在坚硬的玉面入口、切下第一刀,这是一个难题,或者说是一项重大技术,只有极少数“高级技术人员”(同时也是大祭司、大巫师、部族首领)掌握这种技术秘密。这个技术秘密就是切割前先“定位”:由于在玉器平滑表面上线切割难以固定加工,砂绳容易左右游动,所以先用石核类刮削工具在环壁上刮刻出切割点(软索最初的加工接触点),以便加带解玉砂的软索最初切割能够“入刀”,这种预制沟槽就起了固定线切割位置的作用。何以见得?可以从出土的半成品玉玦上得到印证。

这是兴隆沟遗址22号房址出土的管状玦饰半成品(图4):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eebe5404146747749daa6f0ce1f88f74.jpeg

图4-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0f434a711cf14e58b55072c467e60190.jpeg

图4-2

这件半成品上一侧可见沟状设施,就是石核类尖状工具刮刻的凹槽,是线切割进行前的一项预备工序——定位点、切入点。

这种式线切割是玉玦开口的三种方式之一,比较多见。如兴隆沟遗址七号墓出土一对玦饰的开口方式也是如此(图5)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8379b087513a499097bba52d01920169.jpeg

图5-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e4458f6bb47d4ed78a078a64d3aaf5d6.jpeg

图5-2

有时候,由于加工件比较粗大,或者由于其他因素,线切割不能从一侧一气切成,而是要换一侧再切,通过对面双切点贯通完成开口切割(图6)。(田园玉翁注:这种是否一般出现在较大体积的器物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53dd1e671b5a4188913a1fb8998a4c1e.jpeg

图6

这种从两侧切入,互相贯通后完成切割的方法,称为式线切割,是玉玦开口的三种方式之二。

从以上几个出土玉玦实例看出,玉玦开口的线切割“切割面凹凸对应”的特征是相对的,实践中切不可僵直教条。由于古工人力往往都非能够一次完成、或者中间要替换新的软索工具、或者要式线切割换切入口等等原因,切割面的两侧往往会出现并非凹凸对应的现象,有时还很突出(图7)。所以,相对而言,“方向相同、幅度由宽渐窄、并具有向心力的弧形线群,以及痕迹上下起伏的波动、切割面透空处曲折不平的现象”是古玉玦开口典型的线切割特征,而“切割面凹凸对应”只能作为参照特征之一,不可拘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d0a71fe8fa5b4923a0751f58668fd8d4.jpeg

图7-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1a2823545dca46b8b620b83a4d588dc1.jpeg

图7-2

从兴隆洼出土玉玦的实例看,玉玦制作还有第三种开口方法,那就是片切割。这是兴隆洼遗址135号墓玦口切割面(图8):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4ae68cb7dad34428aa030838b4a52a54.jpeg

图8-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6e5153b2179f430b933bfa7a8d578aab.jpeg

图8-2

两侧切割平缓,不见明显起伏的波纹,应该是以锯片带动砂粒切开的玦口,为式片切割痕迹。

为了美观精致,古人在切割后,部分还在切口上进行了打磨,有的是局部打磨,如兴隆洼117号墓玦饰,在线切割出口的部位以厉石研磨加工,有的则是整体打磨,如兴隆洼遗址108号墓出土的玉髓玦饰(图9)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955044db20e74131840a9366c63d7992.jpeg

图9-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bedc3bee77614d24a0cfc3f1059fa0c9.jpeg

图9-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f9d2767392584092a438118820c689f1.jpeg

图9-2-1

除了玉玦的开口方式外,从上述图片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解玉砂的打磨痕、玉的老旧、熟透、宝光等历史沧桑感……

古玉玦开口,工上可以仿,但是由于工具的历史性差别、制作人的心理追求不同等因素,可仿其形但难仿其神,细细观摩,依然是不难发现其破绽的。

通过以上出土真品的观摩,以下一组文化期玉玦(图10),有什么感悟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5903f4ae56d6422c8472cca053740f24.jpeg

图11-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2351bbf8088a4434a2a21d6c2592d515.jpeg

图11-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5/742706cd211843dc9da8116e5d5a03d9.jpeg

图1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美寄藏,作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互联网寄卖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卖,就找共美寄藏!
品牌创始人,本博主微------: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博----客田园玉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