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

(2020-04-25 18:47:23)
标签:

都市田园

古玉交易平台

古玉网店

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

田园玉翁

分类: 古玉深研

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十)

神兮归来!在神圭玉锄之中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58、太上皇帝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龙山文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刻纹最为精美、表现内容最为丰富的龙山文化玉圭,对于龙山文化的精确表达,堪称无出其右,登峰造极。这不可能是伪造的,因为即便是技艺高超的造假者,也只不过是为了迎合泛泛之众的趣味,而不可能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着如此准确的理解。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59、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一。
     这里先介绍一下邓淑萍女士:邓淑萍,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这个领域的家专之一,邓女士对于龙山文化玉器上的祖神刻纹有着十分独特的研究,并且发表过很多篇与此相关的论文,她的一些论文,本博曾经拜读过,这当然是在网上下载的。照实说,本博写这篇博文所引用的资料,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邓女士的论文。
    一般来说,对于这样专门的领域,象本博这样的草根研究者是无缘进入其专业沙龙的。因此,本博并没有机会与专家们同坐一席进行讨论或者探讨,当然这个专家的圈子,无论它是在大陆、台湾或者香港。前不久有位寓居日本的中国博客,对我的一篇关于甲骨文研究的博文发表评论,说什么非专业之人不容置喙。看样子,有些专业人士是把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当成了他那个小圈子的盘中餐了,别人就不容置喙?这很不好很不专业也很可笑,因此让我给他顶了回去。
    在大陆,就龙山玉器刻纹发表过多篇论文的还有圈子内的专家周南泉先生,不过周先生的研究不算太深,只是对一些有相似内容的图腾进行了分类和关注。日本学者林巳奈夫先生算是研究中国古玉十分有名的专家了,著述颇丰。但是本博以为,日本人研究汉学功夫不到,造诣不深,虽然精神可嘉,但基本上属于白费力气。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0、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二。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1、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三。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2、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四。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3、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线描图。
    言归正传。这只玉圭就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邓女士有这样的幸运,可以天天看到它甚至了于触摸它。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4、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正面线描图,以及大神像耳边两侧小神像的线描图放大。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5、人龙玉雕。石家河文化?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墓(春秋)出土。这原是一个古老的玉佩,从中剖切开来做成一对,故人们分析说,原件是石家河文化,春秋时改制而成。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6、上图的线描图,同一只玉佩的两面。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7、玉镂雕鹰攫人首佩。高9.1,宽5.2,厚0.9。龙山文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同一类宗教题材的古玉,即便在同一年代也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手法,这就是艺术。龙山神玉以介字冠和神鸟等为其显著的标志物,但其表现手法是各有千秋的。象这件玉佩既然名为鹰攫人首,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所表现的主题,可能是一只猛禽用其利爪攫住两个坏人的头胪,显然为其取名的人也是这个意思,然而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将这只玉佩下方的两个人首与图364上的两个人龙作一下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此图下方的两个人首只是不见了蛇身,而代之以飘动的长发。更明显地,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赫然是一个简化的神面以及倒悬的介字冠。因此这两个人首的性质与364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附着于主神像的小神像,而不是什么坏人,或者三苗之类。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8、凤攫人首玉佩。龙山文化。上海博物馆藏。高10.2厘米, 4.9厘米。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古代名玉珍品,这一件就是其中之一。这件玉佩也是黄伯川先生的旧藏,但并没有流出海外,或者有可能是从海外回流的。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369、上图的拓片,见于黄伯川之《尊古斋古玉图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本人的微店及咸鱼店   田园玉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