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

标签:
都市田园古玉交易平台古玉网店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田园玉翁 |
分类: 古玉深研 |
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十)
神兮归来!在神圭玉锄之中
358、太上皇帝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龙山文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刻纹最为精美、表现内容最为丰富的龙山文化玉圭,对于龙山文化的精确表达,堪称无出其右,登峰造极。这不可能是伪造的,因为即便是技艺高超的造假者,也只不过是为了迎合泛泛之众的趣味,而不可能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着如此准确的理解。
这里先介绍一下邓淑萍女士:邓淑萍,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这个领域的家专之一,邓女士对于龙山文化玉器上的祖神刻纹有着十分独特的研究,并且发表过很多篇与此相关的论文,她的一些论文,本博曾经拜读过,这当然是在网上下载的。照实说,本博写这篇博文所引用的资料,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邓女士的论文。
一般来说,对于这样专门的领域,象本博这样的草根研究者是无缘进入其专业沙龙的。因此,本博并没有机会与专家们同坐一席进行讨论或者探讨,当然这个专家的圈子,无论它是在大陆、台湾或者香港。前不久有位寓居日本的中国博客,对我的一篇关于甲骨文研究的博文发表评论,说什么“非专业”之人“不容置喙”。看样子,有些“专业人士”是把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当成了他那个小圈子的盘中餐了,别人就“不容置喙”?这很不好很不专业也很可笑,因此让我给他顶了回去。
在大陆,就龙山玉器刻纹发表过多篇论文的还有圈子内的专家周南泉先生,不过周先生的研究不算太深,只是对一些有相似内容的图腾进行了分类和关注。日本学者林巳奈夫先生算是研究中国古玉十分有名的专家了,著述颇丰。但是本博以为,日本人研究汉 学功夫不到,造诣不深,虽然精神可嘉,但基本上属于白费力气。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59、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一。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0、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二。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1、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三。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2、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局部特写之四。
言归正传。这只玉圭就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邓女士有这样的幸运,可以天天看到它甚至了于触摸它。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3、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线描图。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4、乾隆题诗神面纹玉圭正面线描图,以及大神像耳边两侧小神像的线描图放大。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5、人龙玉雕。石家河文化?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墓(春秋)出土。这原是一个古老的玉佩,从中剖切开来做成一对,故人们分析说,原件是石家河文化,春秋时改制而成。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6、上图的线描图,同一只玉佩的两面。
同一类宗教题材的古玉,即便在同一年代也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手法,这就是艺术。龙 山神玉以“介字冠”和神鸟等为其显著的标志物,但其表现手法是各有千秋的。象这件玉佩既然名为“鹰攫人首”,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所表现的主题,可能是一只猛禽用其利爪攫住两个“坏人”的头胪,显然为其取名的人也是这个意思,然而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将这只玉佩下方的两个人首与图364上的两个人龙作一下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此图下方的两个人首只是不见了“蛇身”,而代之以飘动的长发。更明显地,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赫然是一个简化的神面以及倒悬的“介字冠”。因此这两个人首的性质与图364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附着于主神像的小神像,而不是什么坏人,或者“三苗”之类。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7、玉镂雕鹰攫人首佩。高9.1,宽5.2,厚0.9。龙山文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8、凤攫人首玉佩。龙山文化。上海博物馆藏。高10.2厘米,
宽4.9厘米。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古代名玉珍品,这一件就是其中之一。这件玉佩也是黄伯川先生的旧藏,但并没有流出海外,或者有可能是从海外回流的。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 [转载]帝出乎震——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时代的“帝”和“神”(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9、上图的拓片,见于黄伯川之《尊古斋古玉图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本人的微店及咸鱼店
前一篇:(九)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
后一篇:(十一)神秘的龙山文化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