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古玉器——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2)

标签:
都市田园高古玉器开门红股侠台北故宫玉器田园玉翁 |
分类: 古玉深研 |
高古玉器——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2)
新石器時代
灰青石人像。質似巴林石之類的軟石,灰青色有白色斑點。雕一坐姿人像,頭大,頂上有髻,右手向前似握一手杖,甚簡陋。高8.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片狀玉飾。不勻的青綠玉。器形略作不規則的梯形,似為由某件玉器上所切下的片料,一面有一垂直鑽鑿痕。長4.6公分
寬2.5公分
厚0.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璧心玉料。青灰色玉,為製作玉璧取下的心料,外圓周一面較大,一面較小,正中央鑽一小圓穿。外徑4.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
玉璧。玉質,青綠色,局部沁作褐色。此璧光素無紋,與另一件玉璧組掛於木座,中間有一隻蝙蝠,並有卍字花紋。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代
弦紋玉鐲。玉質,青白泛灰黑色,散布深満职撸悬S赭斑。圓筒式手鐲,上下緣作折邊,外壁琢飾三道弦紋。徑9.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鉞。灰黑色玉質,帶有點狀赭斑與白絲狀斑。全器近於扇面,平背,兩角略圓,器兩側斜出,圓弧刃,刃為中鋒。21.2x15.8x1.3
公分
孔徑4.5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石鉞。石鉞,灰白色,帶有塊狀灰斑與赭斑。全器近於扇面,平背,略有傷缺,器兩側斜出,圓弧刃,刃為中鋒。孔與刃部皆有小缺傷。17.5x15x1.2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
環狀石斧。石質,青灰色泛白,表面粗糙。全器為花環形,中間有孔,孔緣略高,環外並有六個圓鼓凸棱。9.3x9.4x3.9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
有孔鎚斧。石質,灰綠色,略泛赭色,表面拋光。全器為尖葉形,前端尖長,後端則做束腰呈握把狀,中間有孔,孔作橢圓形。9x6x2.6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
圓棒頭器。石器,色澤灰黑,帶有綠斑點,並拋光。全器作十字形,一端較長,另一端較短。中間有孔,孔為兩面鑽。12.6x7.8x4.6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
大孔鎚斧。石斧,色澤灰黑,拋光略有白斑,一面則有白沁色。全器為葉形,中間有孔,孔作橢圓形。16.2x8.7x3.3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凸緣環。深灰近黑色玉,表面多有蛛網般的白沁斑。器面不甚大,孔徑適中,可戴於人手腕處。凸緣分為兩節,近環面的一節器表,有密密的同心圓紋。器緣處有一處傷痕。外徑11.5公分
孔徑6公分
高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未完工玉管。青綠玉,大多沁為灰黃色。琢作一端大,一端小的喇叭形柱體,兩端各有一管鑽痕,較小一端的鑽鑿處,中央玉梃部份尚存,較大的一端,玉梃部份已敲斷。寬2.5-1.8公分
高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至陶寺文化
舊玉琮。玉質,青白色,局部沁作赭色。琮,器矮,內圓外方,中孔貫穿上下,上下有射口。外壁四面均有兩道平行線槽。這種玉琮出現于國立故宮博物院。
底溝二期文化至陶寺文化遺址中。高3.2公分
寬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鐲形琮。灰青色玉質,「糖包白」玉料,小局部呈暗褐色而略縮,溫潤泛光澤。圓筒形,厚薄略一,器表圓滑,中孔壁垂直平滑。直徑
7.6公分
孔徑
6.5公分
較厚
0.6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鐲形琮。灰青帶綠色玉質,含藻絲團包裹體沉積結構。作亞腰形,製作工整,腰部三圈平行凸弦紋,內壁拋磨平滑。全高4.7公分
寬7.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松石飾件。綠松石,因成分不同顏色不一,此器呈藍綠帶黃色。矮橢圓柱形,前後兩面各刻一對雙重圈,部分痕跡已淡。頂端中央鑽有一穿孔。此器可能作為墜飾之用。1.4公分x0.6公分x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松石飾件。綠松石,因成分不同顏色不一,此器呈藍綠帶黃色。矮橢圓柱形,前後兩面各刻一對單圈,部分痕跡已淡。頂端中央鑽有一穿孔。此器可能作為墜飾之用。1.6公分x0.7公分x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馬家浜文化
玉髓玉璜。灰黃色玉髓,弧度正圓,兩端磨薄,所加小穿很靠近邊緣。長8.9公分
最大寬1.1公分
厚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仰韶文化
玉鑿。青灰色半透明閃玉,上面分布了大片白斑。為兩端較細的柱體。上端用以嵌卡於木柄中,故未加修磨,下端磨成直刃,有使用崩傷痕。長19.5公分
最寬3.5公分
最厚1.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仰韶文化
玉鑿。灰黃色,上下端沁成深赭色,可能為混有滑石的閃玉。器表多平行直條細裂紋,有滛魃摺F魃頌檎L方形,斷面長方形。平直正刃,刃由兩面磨成。有數處小崩傷。柄端有綁繩索的磨擦痕。最長13.9公分
最寬2.7公分
最厚1.4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松石飾件。綠松石,因成分不同顏色不一,此器呈淡藍綠色。矮橢圓柱形,前後兩面各刻一對單圈,部分痕跡已淡。頂端中央鑽有一穿孔。此器可能作為墜飾之用。1.5公分x0.7公分x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松石飾件。綠松石,因成分不同顏色不一,此器呈藍綠色。矮橢圓柱形,前後兩面各刻一對雙重圈。頂端中央鑽有一穿孔。此器可能作為墜飾之用。1.7公分x0.8公分x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松石飾件。綠松石,因成分不同顏色不一,此器呈藍綠色。矮橢圓柱形,前後兩面各刻一對雙重圈。頂端中央鑽有一穿孔。此器可能作為墜飾之用。1.5公分x0.7公分x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黃玉石人面紋珮。黃玉石,多沁作白斑。琢作人臉龐形的片狀掛飾,背面光素,正面湼〉袢说奈骞伲條簡率。耳部以上的輪廓線,有不規則的凹切入,額上有小穿孔,可能有護身符的巫術意義。高3.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灰黃玉人面紋珮。因受沁甚深,表面大多已成灰白色,但仍可看出原有的赭黃色。圓形片狀,背面平,鑿一隧孔。正面湼〉褚蝗嗣婕y,誇大其鼻頭。高3.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
圭形玉飾。湖綠色玉,大部份沁作白斑,沁色與玻璃光很好。琢作長條似圭形,有中脊,斷面作菱形。上端較大,作三角尖狀。下端琢作三條平行凸稜。再下端有凸榫,上有小圓穿。局部有斷接。功能尚不詳。高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圓柱形玉飾。溇G色玉,大部份沁作白色。高圓柱形,微有縮腰,下端有凸旋紋,也有深凹槽。最下端的凸榫頗長,有小圓穿。功能不詳。頗相似於良渚文化的一些所謂的「端飾」。高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凸弦紋玉飾。玉已全沁為乳白色,圓柱體,一端有寬凹槽,另一端有長凸榫。榫上有小圓穿。柱體表面有三周凸弦紋。頗相似於良渚文化的玉「端飾」。高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簡化獸面玉飾。因受沁甚深,表面已呈滭S夾雜赭色細斑點。琢一略近長方形的厚片,背面光素,正面以數條寬陰線與小圓凹、圓孔等,勾出一簡化面紋。一對圓孔代表獸眼,三個圓凹代表獸鼻與口。寬3.1公分
高5.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墨玉人首玉飾。墨黑色玉,表面拋光不佳。甚厚實,似乎是利用玉子的原形,略加修整成似人頭狀。後腦杓下方有一穿孔。五官簡化而生動。寬3.1公分
高3.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神祖面紋玉鑿。溓喟咨瘢植奎S褐色。長條形,頗厚實,無穿,刃部有使用痕,尺寸很適合用手握拿。手握處,兩面均湼〉褚簧褡婷婕y,其中一面上清晰,另一面或因常用手握拿,已磨蝕不清。最寬2.75公分
長11.45公分
最厚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玉斧。青綠玉。斧身長甚厚實,柄端與刃端都作圓弧狀,柄端無穿孔,刃端無使用痕跡。平素無紋。觀其長度,不宜接木柄,亦無接木柄的痕跡,應是用手執拿,以象徵身份的。寬5.5公分
長26公分
厚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
舊玉琮。玉質,色青黃至青綠色,局部大片褐色,多道裂紋均沁為深褐色。為外方內圓的筒狀,有直孔。兩端都有射口,全器光素無紋飾。全高9.7公分
口徑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玉環。玉質,青綠色,周身有灰黑色斑,圓周不正,厚薄不均。表面有多道凹痕而甚不平整,然非工具琢製所遺留的痕跡。光素無紋。全高6.74公分
厚1.2公分
徑11.42-11.68公分
孔徑6.8-7.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
玉管。玉質,通體呈黃褐色。方柱體,溕淇冢械祝行膱A孔貫通,四壁中央有直向凹槽,已經長久自然磨損,整器線條質樸柔和。近年公佈薛家崗文化,第三、四期出土玉管,與此頗有相近處,是否屬於該文化,有待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玉管。玉質,白色夾雜褐色斑。琮式管,中間有孔貫穿全器,內圓外方,上下端有短射口。四個邊壁中央有溨辈郏伤慕菫橹行模陨隙拢止澴疗叫邢壹y、小圓眼等。似為新石器時代江南一帶琮式管,但花紋並非典型良渚文化的紋飾。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石器時代晚期
玉雙龍首璜。全器作一圓弧形,較一般的璜來得厚大。在其上緣處,浮雕了五個圓方形的裝飾單位;在其下緣處,浮雕了四個裝飾單位。每個裝飾單位上,又以極湹母〉衽c細陰線,雕出大眼面紋。乾隆十二年(西元一七四七年),皇帝曾為它賦詩,並命匠人將之加刻在紫檀木座的底部。長
20.4公分
內寬3.9公分
厚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