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园玉翁
田园玉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299
  • 关注人气:9,2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高古玉器——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

(2020-01-05 12:53:44)
标签:

高古玉器

都市田园

田园玉翁

开门红股侠

台北故宫玉器

分类: 古玉深研

高古玉器——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3)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鳳紋柄形器 。灰白玉質,沾有硃砂。器作近梯形的片狀柄形器,厚薄不勻。窄端兩面削薄,可用以插嵌於它物之上。器之二面均琢長尾鳳鳥紋,器之外緣,雕齒稜,有兩處齒稜尖端已斷缺。9.4公分 最寬3.6公分 最厚0.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彎內玉戈。玉質已深沁為牙黃色,黏附少量硃砂。琢一小戈,有不明顯的中脊。內部向下彎曲,內之上近援部處,鑽一小穿。戈尖早已殘斷,並已磨禿,刃線上有少許傷缺。平素無紋。最寬2.45公分 8.7公分 最厚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白化玉戈。質已深沁為不透明的牙黃色,黏附少量褐色物質。琢一小戈,援部與內部略呈直條形,僅以小凹陷分隔,無中脊,有邊線。內上鑽一小穿。平素無紋。最寬1.4公分 11.67公分 最厚0.3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 。碧玉,有大片白色斑。援直,前鋒尖銳,雙面刃,內作梯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戈原作武器之用,玉戈則不一定為了實用目的,可能用來炫燿武力。13.5公分x2.4公分x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素琮 。灰白色玉,有黃及灰色斑,土沁及璺痕明顯。為外方內圓的矮筒狀,上下對穿大孔,全器光素無雕紋。下端為後人加底,改做花瓶。全高13.5公分 8.2公分 1公分 口徑8.2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晚期 耳飾玦。青白玉,玉色勻淨,表面塗朱砂,半透明。圓整,中孔、外緣、缺等均切割齊整。兩面飾蟠虺紋,花紋略微不同;兩件一對。直徑3.84公分 孔徑1.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0.43公分 缺寬0.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晚期 耳飾玦。青白玉,玉色勻淨,表面塗朱砂,半透明。圓整,中孔、外緣、缺等均切割齊整。兩面飾蟠虺紋,花紋略微不同;兩件一對。直徑3.82公分 孔徑1.27公分 0.44公分 缺寬0.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禮器。全器呈褐色帶許多白璺,另一面沁成褐白色。器身扁平,援直而長,中間無脊,前鋒尖銳,雙面刃,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青玉夾大片褐斑,一面甚光潔,另一面帶整片沁斑。琢一戈,「援」部與「內」部形成直條片狀,無中脊。援上鑽一圓穿。張家坡及辛村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13.8公分 2.3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禮器。白玉,帶深湶灰坏暮稚褓|。器身扁平,援平直,中脊明顯,前鋒尖銳,雙面刃,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白玉帶大片深満职撸蟹Q瑩秀。琢一小戈,邊線與中脊都明顯。援部近內部之處,鑽一小穿。刃部有小傷缺。張家坡、辛村及上村嶺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10.8公分 2.4公分 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禮器。深湶灰坏幕疑砻嬗懈街铩T蚤L且平直,中間無脊,前鋒尖銳,雙面刃,內作梯形,援中部刻有三組平行線,並鑽有一孔。 溓嗷矣瘢烈桓辏冈共颗c「內」部形成直條片狀,無中脊。援上鑽一圓穿,並刻有三組雙線紋。張家坡及辛村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22.1公分 2.1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禮器。此玉戈玉質黃褐色灰。器身呈扁平狀,援直,中間無脊,前鋒尖銳,雙面有刃,內作長方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褐綠色玉。琢一小戈,邊線明顯,無中脊。援與內之間,鑽一小穿。刃部有小傷缺。張家坡、辛村及上村嶺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9.9公分 2.1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 。禮器。青灰色玉質,表面有附著物。援略長平直,中間無脊,前鋒尖銳,雙面刃,內作梯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溓嗷矣瘢烈桓辏冈共颗c「內」部形成直條片狀,無中脊。一面黏附泥土。援上鑽一圓穿。張家坡及辛村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14.8 2.1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 。禮器。青灰色玉質,表面有附著物。援略長平直,中間無脊,前鋒尖銳,雙面刃,內作梯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溓嗷矣瘢烈桓辏冈共颗c「內」部形成直條片狀,無中脊。一面黏附泥土。援上鑽一圓穿。張家坡及辛村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14.8 2.1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戈。禮器。乳褐色玉質有璺,甚小。器身扁薄,援闊略斜,中間有脊,前鋒尖,雙面刃,內作梯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黃褐色玉,帶白綹。琢一小戈,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之間,有一小穿。張家坡及辛村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內之末端與援之刃邊有傷缺。長5.9公分 1.9公分 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小玉戈。禮器。全器淡綠色玉質有璺,前鋒略帶褐色。器身扁平,援平直,中軸無脊,前鋒尖銳,雙面刃,內作長方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 溁揖G色玉,尚稱瑩秀。琢一小戈,邊線明顯,無中脊。援與內之間,鑽一小穿。張家坡、辛村及上村嶺等西周遺址中,出土甚多此類玉戈。長9.5公分 2.1公分 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龍鳳紋飾件。牙黃玉,兩面雕琢了相似的龍鳳紋。一隻長頸、彎喙,有羽冠與長尾的鳳鳥,端莊地站立於中央,尾羽自身後彎繞於前;在鳳鳥前、後,飄逸的羽毛中,又各顯露出一個捲鼻的龍頭;龍鼻前端各琢一束飾有平行線紋,似長髮般的羽毛;迴旋繞轉的弧線紋填飾於龍、鳳之間。由風格觀之,這件玉飾應是西元前十、九世紀西周中期的作品。長7公分 6.1公分 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晚期-春秋早期 人龍合體紋耳飾玦。玉質,暗褐色、褐色交錯分布,局部半透明。圓整帶缺,缺的對端按下削薄,缺口切割齊整,中孔、外緣均磨飾平整光滑。兩面飾以幾何式的人龍合體紋,然花紋略有不同;作兩獸首側面相向,獸眼一作橢圓形,一作圓形眼,花紋的刻飾保留西周時代流行的大斜刀技法。直徑5.77公分 孔徑2.29公分 0.4公分 缺寬0.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青玉圓璺。青黃色玉,有璺與赭色牛毛紋沁。圓柱形,上下對穿圓孔,全器光素無紋飾。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歷代都有玉管的製作,既可串連多件玉管組成項鍊,亦可與其它玉飾串連形成組佩。目前對光素無紋的圓管、方管,較不易斷代,僅能從其製作是否端正、鑽孔是否平整來推估製作時間的早晚。此件略歪斜不正,兩端轉折處微縮,但玉質似為和闐玉,整體觀之,較似西周組佩上的玉管。全高2.30公分 1.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早中期 龍紋璜。青黃玉質,部分玉質呈褐色,局部受沁白化,器表殘留有硃砂以及其他附著物。玉璜兩面裝飾相同的龍紋,每面皆以斜對角構圖的形式設計雙龍,左右兩端為龍首,龍身飾以接續的垂鱗紋(重環紋),並依沿玉璜外廓以及中央的弧形飾帶向中軸延伸收尾;龍首、龍身以及中央弧形飾帶之間的三角形面積則填飾西周昭穆時期常見的羽紋。8.1公分x2.8公分x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磋牙骨長柱細腰。牙或骨製細腰。長柱形,底平,中腰細縮,兩端做馬鞍形。類似細腰曾見於灃西、上村嶺、寶雞、曲阜與洛陽等地的西周至戰國遺址中,通常與車馬器共出,其質材不限於牙或骨,也常見銅製者。長1.8-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磋牙骨長柱細腰。牙或骨製細腰。長柱形,底平,中腰細縮,兩端做馬鞍形。類似細腰曾見於灃西、上村嶺、寶雞、曲阜與洛陽等地的西周至戰國遺址中,通常與車馬器共出,其質材不限於牙或骨,也常見銅製者。長1.8-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磋牙骨長柱細腰。牙或骨製細腰。長柱形,底平,中腰細縮,兩端做馬鞍形。類似細腰曾見於灃西、上村嶺、寶雞、曲阜與洛陽等地的西周至戰國遺址中,通常與車馬器共出,其質材不限於牙或骨,也常見銅製者。長1.8-2.8公分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環。灰青色帶黃玉質,「糖包白」玉料,顏色變化的規律與上圖之璧同,惟其石皮的部分愈寬大。圓璧形,器面平整,外緣圓整,一端出現削一斜面的現象,(參見局部圖)單面鑽孔後孔壁經磨飾。外徑8.5公分 孔徑3.4公分 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二聯環。青玉,灰脂色,有褐色、灰黑色斑,半透明。全器是由二片不等的半環形璜所組成,每片璜兩端各鑽有三個穿,(其中一片的一端只二個穿)一個在肉面上,兩個在切壁上,肉面上的穿孔有磨損痕跡;中孔和外緣磨飾圓滑。表面光素溫潤。直徑12.13公分 孔徑6.18公分 0.5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環。白玉,內沁有黑赭色斑紋,外則有赭斑紋。與玉珮、玉斧一併置於仿冊頁盒中,盒外刻款填金隸書:「石渠寶笈」。盒內並有書冊題籤:「宋版謇C萬花谷下函」。仿經卷盒和其他仿冊頁盒等大小收納盒共八組,共同置於一題有「歷代珍藏」之大木匣中。厚0.7公分 11.6-11.4公分 好徑5.9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龍紋玉珮。青黃色玉,表面局部沁作灰白色,並略帶硃砂。單面雕紋,背面光素,但留有切割痕。雕作回首吐舌的龍紋玉嵌飾一對。龍頭後鬣髮上捲,形成小圓穿,舌尖上捲亦形成小圓穿,二小穿均可用以穿繫佩戴。一側由底面至側面,各鑽有一小穿,以利固定。長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龍紋玉珮。青黃色玉,表面局部沁作灰白色,並略帶硃砂。單面雕紋,背面光素,但留有切割痕。雕作回首吐舌的龍紋玉嵌飾一對。龍頭後鬣髮上捲,形成小圓穿,舌尖上捲亦形成小圓穿,二小穿均可用以穿繫佩戴。一側由底面至側面,各鑽有一小穿,以利固定。長約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牙璧。青黃玉,局部泛赭色。牙璧是圓璧的變體,在其外緣有等距之「牙」,牙與牙之間的器緣,又加飾成組的小「齒」。此器共有三牙,每組齒為六小凸齒。器形不甚規整,中孔不圓,厚薄不勻,並留有一直條切割痕。兩面紋同,為等距離的同向圓弧勾紋。外徑最大9.8公分 孔徑5.1-5.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中晚期玉牌聯珠串飾。淡黃綠色似玉之軟石。梯形珮飾,背面光素,正面雕一對簡化的吐舌龍紋與人紋。在上下器緣與背面,鑽鑿一排小圓穿。用以串連各色珠、管。這件梯形珮飾與227件珠、管同時出土。珠、管的質地頗雜,有玉髓、瑪瑙、花石、骨、牙等,串連在梯形珮飾的上下。寬8.0公分 8.0公分 0.9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飾件。青白玉。長形,上緣有兩個凹構成三叉形。有學者稱其為「鱗片形玉飾」。單面雙陰線刻紋,由上而下:有兩個鉤形紋、一倒「介」字形紋、一「U」形紋,推測為動物面的抽象表現。背面有四個穿孔,每個孔均由背面鑽向側邊。這一件應可與其他飾件串聯成一件大玉飾。3.65公分x2.6公分x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飾件。青白玉。長形,上緣有兩個凹構成三叉形。有學者稱其為「鱗片形玉飾」。單面雙陰線刻紋,由上而下:有兩個鉤形紋、一倒「介」字形紋、一「U」形紋,推測為動物面的抽象表現。背面有四個穿孔,每個孔均由背面鑽向側邊。這一件應可與其他飾件串聯成一件大玉飾。3.7公分x2.6公分x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西周 玉飾件。青白玉。長形,上緣有兩個凹構成三叉形。有學者稱其為「鱗片形玉飾」。單面雙陰線刻紋,由上而下:有兩個鉤形紋、一倒「介」字形紋、一「U」形紋,推測為動物面的抽象表現。背面有四個穿孔,每個孔均由背面鑽向側邊。這一件應可與其他飾件串聯成一件大玉飾。3.7公分x2.6公分x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雙鳳紋出廓系璧。黃綠色,有白色沁斑。小圓璧之兩面,各琢兩隻順向的龍頭、捲鼻、彎耳,左右兩側各雕一抽象的鳳紋,翹耳、勾喙,屬春秋晚期風格。最長4.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龍紋璜。青黃玉,兩端局部赭灰色。作圓弧形片狀,兩端各雕一龍首,五官均雲紋化,兩龍首之間的器表,滿琢浮雕的雲紋。為典型的春秋玉器。寬9.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虺龍紋玉珮。灰黃玉。琢作一端略大、一端略小的彎弧形,較大的一端琢一龍頭,以一飾有斜線紋之直線與龍體區隔。龍體上滿琢龍紋,每面共有四個龍首,眼、耳、鼻、頭處都有琢成雲紋,紋飾精美細膩,屬典型的春秋風格。長8.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玉髓管。灰白色瑪瑙質圓管。器壁作波浪形狀,中間貫通。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龍紋管。青玉,部分沁成灰白色。器作圓管狀。圓管周面雕變形蟠虺紋。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玉扁管。全沁為牙白色,兩端微歛,中段略寬,斷面呈橢圓形。全琢繁密之雲紋。管心尚餘線繩遺痕。長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玉璜。玉組佩及小玉人共十三件。玉質已沁為不透明之赭黃色,局部尚可見青綠色。琢成璜,滿飾雲紋。寬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玉璧。玉組佩及小玉人共十三件。玉質已沁為不透明之赭黃色。琢成小型璧,滿飾雲紋。徑1.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玉璧。玉組佩及小玉人共十三件。玉質已沁為不透明之赭黃色。琢成璧,滿飾雲紋。徑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龍形珮。玉組佩及小玉人共十三件。玉質已沁為不透明之赭黃色。琢成龍形珮,滿飾雲紋及穀紋。寬1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 龍形珮。玉組佩及小玉人共十三件。玉質已沁為赭黃色不透明。琢成龍形珮,滿飾雲紋及穀紋。寬1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晚期 龍形佩。全器使用去地平雕、陰線刻技法完成。 龍形挺身彎尾呈S型,雙龍成對,為一同形、同工之製作。長 10公分 4.5公分 0.2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4)
 
春秋晚期 龍形佩。全器使用去地平雕、陰線刻技法完成。 龍形挺身彎尾呈S型,雙龍成對,為一同形、同工之製作。長 10公分 4.5公分 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