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2)

(2019-01-27 10:40:38)
标签: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田园玉翁

田园玉舍

都市田园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文章转自网络

(2)

第四部分实心钻痕

    实心钻主要用于打小孔之用,打法无怪乎:对钻、单面钻、斜钻(隧孔(象鼻孔)打法)。
学术推测钻孔的方法如下:
1、使用玛瑙、石核等硬度高的器物先拙个定位小眼,而后用木棒等专用实心钻沾解玉砂旋转钻孔,孔越深,木棒磨的越细,所以实心钻打出的孔,一般呈现外大里小形状。         

2、直接用玛瑙齿类刮削器、石核类工具把孔钻穿,再用砂岩棒等到孔内进行二次打磨,或多次修孔,这样玛瑙留下了较深的痕迹形成了有规律的等距钻痕。      

我认为以上两种方法,都有道理。

这件是典型的木棒软磨开孔,孔道摩擦柔润细腻。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几件都比较典型。[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件钻孔复杂,感觉实心钻与管钻同时使用了,先用实心钻磨出了一半的轮廓,又用管钻解决了通透问题。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件玉器上两个孔的打法迥然不同。中间的孔感觉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搞开后再进行打磨修孔,小孔则是直接用玛瑙钻子钻的,孔直,双面对钻,没有外大里小的逐步摩擦的痕迹,很明显,工具非常坚硬。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很多璧孔好像都使用了实心钻、管钻、打磨等多道工序。[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同样是故宫博物馆的馆藏品,猪龙的打孔这么规矩,太阳神的打孔则显得不规矩。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看看这两件,一个是蝈蝈,一件是蝗虫都是单面孔,小孔一面就感觉不舒服了。[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两件的打孔都是双面对钻的,看看感觉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看看实心钻留下的钻痕。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件三孔器打孔非常规矩。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两粒扣子都是馆藏品,研究价值极高,片切割、管钻痕、实心钻痕都有了,可能是管钻的下角料重新利用。打孔的感觉像是螺丝杆一样,凌厉、迅捷、很舒服。[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第五部分打磨痕

     红山玉器以软打磨细密著称,究竟用的什么打磨工具呢?有人说是用砂岩,先粗后细不断重复,有人说是用砣具,先粗砣再细砣,有人说是用兽皮。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记住特征找到感觉。(田园玉翁注: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很多人研究古玉研究偏了,其实我们最重要的是找到真品的特征,找到这种感觉,符合这个特征的就是对的,不符合这个特征的,就不对,对于高古玉,我们往往要结果导向,而忽略过程,因为过程对于我们普通藏友不是搞学术的,不必研究的那么细,即便是搞学术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攻讦,莫衷一是的,所以我是不会在这些所谓的过程中去浪费时间,我只追求结果
       要谈红山的打磨,必须先谈这件瓦型器,平地弧线起楞,打磨细腻,制作难度非常之大,震惊中外。我曾经无数次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偶然一个机会让我看到了这件坠型玉器,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
       先用特别宽扁的砣具,粗砣出瓦沟型痕迹,再用进行抛磨。这件坠型器的砣痕如果并在一起,就是瓦沟型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看看台北故宫这件勾云的打磨,章法明显,丝丝细痕,方向性强,犹如磁铁吸住的铁粉一样,丝毫不乱,这绝不像手工的活,我相信这是手艺很高的老师傅使用旋转抛光的机器留下的痕迹。绝活!!!(田园玉翁注:如果能得这样一件残器标本,瓦沟痕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一定果断拿下: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继续体会打磨手法娴熟、顺序和方向感:[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这件猪龙的前脸被打磨的非常精细,看不到一点雕刻的工痕,打磨可谓细致入微了。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第六部分划刻痕

单纯采用划刻工艺的有,但不多,软料的玉器刮擦痕较多,划刻痕与砣痕交叉使用的也有。划刻工痕也非常有方向感,说明古老的制玉工艺手法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兴隆洼和白音长汉这两件眼部都采用了纯划刻的方法,使得眼睛粗扑传神。

 

这件鸟龙的眼部和猪龙的嘴部的雕刻,都采用了划刻的原始工法。[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转载]藏友原创-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