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2)

标签: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田园玉翁田园玉舍都市田园 |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
文章转自网络
学术推测钻孔的方法如下:
1、使用玛瑙、石核等硬度高的器物先拙个定位小眼,而后用木棒等专用实心钻沾解玉砂旋转钻孔,孔越深,木棒磨的越细,所以实心钻打出的孔,一般呈现外大里小形状。
2、直接用玛瑙齿类刮削器、石核类工具把孔钻穿,再用砂岩棒等到孔内进行二次打磨,或多次修孔,这样玛瑙留下了较深的痕迹形成了有规律的等距钻痕。
我认为以上两种方法,都有道理。
这件钻孔复杂,感觉实心钻与管钻同时使用了,先用实心钻磨出了一半的轮廓,又用管钻解决了通透问题。
这件玉器上两个孔的打法迥然不同。中间的孔感觉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搞开后再进行打磨修孔,小孔则是直接用玛瑙钻子钻的,孔直,双面对钻,没有外大里小的逐步摩擦的痕迹,很明显,工具非常坚硬。
同样是故宫博物馆的馆藏品,猪龙的打孔这么规矩,太阳神的打孔则显得不规矩。
看看这两件,一个是蝈蝈,一件是蝗虫都是单面孔,小孔一面就感觉不舒服了。
这两件的打孔都是双面对钻的,看看感觉。
看看实心钻留下的钻痕。
这件三孔器打孔非常规矩。
这两粒扣子都是馆藏品,研究价值极高,片切割、管钻痕、实心钻痕都有了,可能是管钻的下角料重新利用。打孔的感觉像是螺丝杆一样,凌厉、迅捷、很舒服。
第五部分:打磨痕
看看台北故宫这件勾云的打磨,章法明显,丝丝细痕,方向性强,犹如磁铁吸住的铁粉一样,丝毫不乱,这绝不像手工的活,我相信这是手艺很高的老师傅使用旋转抛光的机器留下的痕迹。绝活!!!(田园玉翁注:如果能得这样一件残器标本,瓦沟痕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一定果断拿下:)
这件猪龙的前脸被打磨的非常精细,看不到一点雕刻的工痕,打磨可谓细致入微了。
第六部分:划刻痕
单纯采用划刻工艺的有,但不多,软料的玉器刮擦痕较多,划刻痕与砣痕交叉使用的也有。划刻工痕也非常有方向感,说明古老的制玉工艺手法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
兴隆洼和白音长汉这两件眼部都采用了纯划刻的方法,使得眼睛粗扑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