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蛋儿把门开》课例分析
(2015-07-04 15:43:19)
标签:
育儿教育案例分析 |
分类: 科研任务 |
《小小蛋儿把门开》课例分析
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的内容,学习自然地演唱歌曲。
2、借助教师口型的提示,能感受并尝试学唱切分音。
3、乐意参与集体演唱活动感受小鸡破壳而出的情趣。
活动准备:幼儿了解有关小鸡是由鸡蛋孵出的的知识。
教材分析:《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大家都知道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孩子们是天真的,知识经验是缺乏的,对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更是容易引起兴趣,孩子们对小动物有天生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早餐时都会吃,对蛋有着深厚的情感,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等等,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学习情境的创设奠定了生活化、情景化的基础。《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歌词简单有趣,旋律欢快,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
活动过程:一、老师出示图片,指着图片上的一个圆圆的蛋问道:“孩子们你们猜一猜这圆圆的是什么呀?”
幼儿猜测,教师揭晓答案。
环节分析:教师以提问导入,以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想像,激发幼儿兴趣。
二、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小鸡出壳”,初步熟悉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教师请一名大班幼儿扮小鸡躲在道具后面,小鸡说完“小小蛋儿把门开,我要出来啦”后,跟着音乐表演。
环节分析:以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对歌曲内容有初步的认知,给幼儿直观感受,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
三、教师边唱边示范操作性的教具。
教师边唱:“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边操作教具,重复两次,让幼儿熟悉记牢这两句歌词。
教师:“小鸡好可爱,一起来看看它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说出后两句歌词:“毛茸茸呀胖乎乎”
教师:“哎呀,小鸡看见这么多的小朋友,好高兴呀”引出最后一句“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环节分析:在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时,教师利用语言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表达。
四、幼儿学唱歌曲
游戏“小鸡出壳”
我们也来做一只小鸡,玩玩从蛋里出来的游戏。
幼儿双手抱臂,全身团紧,坐在椅子上,等音乐开始时做表演动作
小鸡跟妈妈一起玩游戏很高兴,妈妈请小鸡唱歌的时候,小鸡的眼睛要看着妈妈的嘴巴,注意和妈妈唱得一样才好听。
环节分析:游戏是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利用游戏在游戏中学唱,将单调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丰富化。
五、教师总结
环节分析:教师的评价是对活动中的一些偶发因素或闪光点给予指导,促进师幼共长,注重综合评价。
反思:针对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是难以接受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富有深厚趣味的教育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学习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在教学中为了诱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热情,教师从感受入手,制作了活动教具,边操纵边说歌词,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理解歌曲,丰富有趣的道具演示,使他们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为了避免幼儿枯燥的跟唱,在学唱时老师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音乐活动过程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