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5-06-15 16:53:0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较弱,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现状地调查了解,发现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探索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基本做到能说会写,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打好基础。让每个孩子在今后面对口语交际训练时能够自信地说:“我能说,我会说。”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3) 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使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2.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性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策略体系,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策略,以及现代教学媒体的开发和运用。

 3.语文口语交际模式的实验,以创新性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和日常交际基本能力,如: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尊重他人及评价等,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和基础。

 4.开展以结合教材为主的,向外拓展为辅的语文口语交际模式的实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

5.研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胆小内向学生不敢与同学、周围人交际的原因。

6.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的研究。

1)重视兴趣激发,树立学生“说”的自信。

2)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的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说”的内容。

4)创设丰富情境,烘托学生“说”的氛围。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麻地坪小学全体学生

 ( )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行动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

    2.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4.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5.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6.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六、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41130日—1230日)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分析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2)对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

第二阶段(201511日—2015630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题研究内容:分听说训练和说话训练两个部分。听话训练目标包括辨析与调整,归纳与判断,扩展语意、丰富情节三项;说话训练目标包括讲述见闻、说明事物,说话要有合理的顺序,要看对象、语言得体。教师应当根据实验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如口头作文、课本剧表演等。课题组应加强教师课件、论文、学生成绩测试等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进行阶段性实验成果的分析和总结。 

   2)课程设置: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或谈天说地课。上课多提问,让他们看图编故事,当小老师讲解图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进行各阶段的调查、问卷、检测、分析。

   4)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

第三阶段(20157月—201512月底)课题研究的巩固提高阶段

1.课题研究内容:分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两大部分。听话训练目标是:排除听话障碍;一词多说,注意语言美;听不同意见的分歧。说话训练目标是:朗读与复述语言流畅;演讲中心突出、说服力强;辩论观点正确,说服力强;体态和情感训练。训练的方式主要有观后感、词句意义辨析、朗读、复述、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课题组应加强对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注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加以分析和总结。 

    2.课题研究任务分解 

   1)课题研究的组织与指导:

   2)资料收集与整理: ①设计目标体系:②知识点检索: ③资料归纳:④论文撰写:

第四阶段(201611-430日)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

   3)课题组主要从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举办学生口语展示活动等方面开展活动。 

在这一阶段中,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收集课题成果,每位教师写出结题报告,使课题得到圆满结题。课题组长负责撰写课题组结题申请和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推广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学生学习习惯有了转变,认真读书,认真写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课堂发言也变得规范流畅了,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的多了。性格也变开朗了。同时口语交际又为写作文时作好了铺垫,写作文时不再无话可写,句子也比以前更通顺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知识修养和人文底蕴得到了发展。

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性论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