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5-06-15 16:53: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较弱,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现状地调查了解,发现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探索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基本做到能说会写,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打好基础。让每个孩子在今后面对口语交际训练时能够自信地说:“我能说,我会说。”
二、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5.研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胆小内向学生不敢与同学、周围人交际的原因。
6.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的研究。
(1)重视兴趣激发,树立学生“说”的自信。
(2)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的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说”的内容。
(4)创设丰富情境,烘托学生“说”的氛围。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麻地坪小学全体学生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行动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
5.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6.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六、
第一阶段(2014年11月30日—12月30日)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三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底)课题研究的巩固提高阶段
1.课题研究内容:分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两大部分。听话训练目标是:排除听话障碍;一词多说,注意语言美;听不同意见的分歧。说话训练目标是:朗读与复述语言流畅;演讲中心突出、说服力强;辩论观点正确,说服力强;体态和情感训练。训练的方式主要有观后感、词句意义辨析、朗读、复述、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课题组应加强对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注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加以分析和总结。
第四阶段(2016年1月1日-4月30日)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这一阶段中,每位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收集课题成果,每位教师写出结题报告,使课题得到圆满结题。课题组长负责撰写课题组结题申请和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推广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学生学习习惯有了转变,认真读书,认真写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课堂发言也变得规范流畅了,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的多了。性格也变开朗了。同时口语交际又为写作文时作好了铺垫,写作文时不再无话可写,句子也比以前更通顺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知识修养和人文底蕴得到了发展。
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性论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