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问课堂》学习一下

(2021-01-03 14:27:27)

听报告  顾志能《生问课堂 让数学教学更具有意义》

什么是生问课堂,简单说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问题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课堂。顾老师以《年月日》一课为例,介绍了自己的生问课堂实施情况,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有几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随手做了笔记:

开门见山抛出课题,和学生一起罗列出对年、月、日的已有认知,并一一板书在黑板上。浅显的问题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疑难问题划上问号,这节课重点解决,入课省时高效,学习目标明确。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学习主题,让学生更有主人翁意识,更有主动参与的内驱力。

被量化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问号被一一擦掉。学生除了收获知识,还有满满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师相机导问,现在对年月日的问题还有疑惑吗?----生问课堂,是生长问题意识的课堂。以问题驱动学习,更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意识,这才量最重要的。

学问学问,一定要让学生会学,更要让学生会问。提问,主动权在学生;提问,说明学生在思考有疑惑。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映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与程度,是认真还是应付?是肤浅还是深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捕捉学生学习的真实想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在听课例《笔算除法》一课时,由于自己刚讲过这一课,所以对教学内容较为熟悉,关于这一节的教学,老师们上课时确实是想尽办法,但由于太过于抽象,算理的理解,不配以实物的分配,学生是无法接受的,书写的规范,不结合分配的过程逐步完成,学生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

   顾老师的生问课堂,不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只给出42÷3,让学生自己列竖式,列成什么样是什么样,挑出一个正确的,让学生质疑。

把质疑的权利留给学生。学生对着列出的竖式,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为什么要有两条线?商怎么来的?3后面的0呢?2个12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处理,实际上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小棒分配与竖式书写一一对应的过程中,学生对除法竖式的认知,由具体抽象到符号,算理由疑惑到理解再到掌握。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一一破解时,内心的成就感一定是满满的,对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也一定是饱胀的,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也一定是强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