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1-01-03 16:48)

坚持听完“生问课堂”的操作步骤与实施办法,对这一上课模式有了基本了解,主要宗旨归结为:课堂上的学习问题均由学生提出,然后让学生在猜测、尝试中觉悟数学的一般规律,以学生的问题推动课堂的进程,决定教学的走向。教师是材料或情境的提供者,是问题的引导和记录之人,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相机组织调控,反馈结果时和学生一起呼应之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不低,老师要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备课前要做好各种预设。什

听报告  顾志能《生问课堂 让数学教学更具有意义》

什么是生问课堂,简单说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问题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课堂。顾老师以《年月日》一课为例,介绍了自己的生问课堂实施情况,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有几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随手做了笔记:

 

今天听的两节数学课,是常态推门课。听年轻老师的推门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对老师们日常工作的督促,若是再能帮老师们的课出个好主意提个好建议,感觉自己也收获满满,成就感爆棚。虽然自己上课时,不愿意有人来听课,但换了角色后,却是十分热衷去教室听听课,知道老师们有些不情愿,可于公于私,我还是要坚持。

今天连着听了刘和午两位老师的数学课,上的同一个内容《快乐的午餐》,两位老师沉稳大方,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组织管理有序,讲台上各有各的风格,都较为顺利完整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对比上周的听课情况,团队教研力度明显加大,两位老师的课堂驾驭也显得轻车熟路了许多。

课前组织: 

1.师:小猴,小猴在哪里;学生边用手做跑走的动作边说:小猴,小猴跑走了。

这一节课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始终处在引导的位置,智慧地制造各种学习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课由确定点球人员代表本班出去参赛,选谁合适抛出问题,又以记录数据信息引发思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最精彩的是交流分享环节,三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统计图时,吴老师巧妙指导汇报的孩子,先不要自行介绍自己的想法,要让下面的同学自己看,看能否看懂你的想法?(为什么看不懂?哪里看不懂?怎样才能让大家看懂)学生在质

活动主题:

《质量单位知多少》生活小调查

活动目标:

此次生活中的调查活动,旨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

活动主题:

复习整理第三单元知识

活动目标:

回顾整理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的有效途径。在本

最近,一道有关乘除法的练习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这是一道生活中的买赠问题。

如图所示,若儿童票买10张送1张,则学生买票共需多少钱?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应用微课时,总想多讲一点,多教一点,多展示一些,多延伸一些。明明是突破重点的微课讲解,讲出来的却是微课版的“满堂灌”。表面上看是微课的引用扩大了教学容量,实际上整节课抓不住重点,由微课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过程走马观花,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