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教学反思

标签:
教育 |
简单的一次综合练习,检测出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审题与概念辨析能力弱,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中易错点几乎题题中招。
2、找规律时数学语言不够精确完整。(找规律)
3、生活经验不足,不理解优惠的意思而出现解题错误。(购票)
几道普遍出错的典型题目:
1、教室里有40张课桌,每4张摆成1组,值日生已经摆了5个组的课桌,还剩下(
2、学校图书室新进了一批图书,图书管理员要给这些新书编号,编号从240开始,到541结束,学校图书室新进了(
3、方方是一名大学生,爸爸每月给她1000元的生活费,她每月花660元,她每月能节余(
4、6+18×6=(
4、水果店运进510箱水果,上午卖出316箱,下午卖出172箱,现在水果箱数比原来少了(
5、100-(32-2)与100-32-2的得数一样吗?
6、重阳节那天,乐乐一家三口请爷爷奶奶去吃自助餐。成人每位80元,儿童半价。餐厅当天有三种付款方案。一是不参加优惠活动;二是就餐满5人,每位70元;三是网上优惠,餐费每满100元减15元。
(1)乐乐一家去吃自助餐,不参加优惠活动,一共要付多少元?
(2)如果乐乐一家参加网上优惠活动,一共要付多少钱?
(3)乐乐一家可以参加重阳节活动吗?如果可以,能优惠多少元?
7、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用30根同样长的小棒拼图形,请你完成下表:(拼成的图形没有公共边)我发现
阅卷时,自己也是暗自惊讶,看平时学生学习状态,好像不错呀,对加减乘除法计算的算理能说得清、算得对,能说会道的,没想到手上的功夫这么弱。从这次试卷上反馈的问题来看: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辨析能力还很欠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根本不懂优惠就是比原价少;对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有规律的数学现象还没有方法与顺序,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怎么说;尤其几道选择题和填空题,更是错得莫名其妙,似乎连题都没读完,就做了解题的决定,压根没想过之前要求的“找信息----审问题----列算式----细解答”。
重新审视近段教学,我们是否在教学计算算理的起步阶段,只关注了算理的分析与计算的强化,而忽略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以为学生的计算能说清算法,计算正确,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上,是否只重视了解答结果而忽视了方法的引导。尤其审题习惯的培养上,是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后续教学中,要从这些弱项上多下功夫: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有意识按解题四步法进行教学,课堂上多强调,让学生逐步养成沉下心来分析题目的习惯;作业中多安排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学生积累更多生活经验,提升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以及灵活应用能力;在学生的发言上,也要有意识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训练,教学生说准、说对、说简练、说周全。
从点滴开始,从细节做起,努力去调整、去优化,为内心求得一份踏实,为生活增添一份充盈,这大概是一个普通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诚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