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往事
(2025-04-05 10:56:05)分类: 原创 |
我最早的童年生活,是在苏州古城东南角,一条叫东大街那儿度过的。那是我的外婆家。印象中的东大街,没有现在这么热闹,商铺没有这么多,南部的半天街都被当时的吴县县政府所占据,是条很安静,很平常的街道。
但也有一些很不平常的地方喔。街道的最南段,就是闻名全国的盘门三景的所在地。所谓三景:即瑞光塔,古城墙,还有建在大运河上的吴门桥。当时那儿不是什么景点,外婆家就在瑞光塔附近,开窗就能看见它高高的身影。夏天的晚饭后,妈妈,外婆,外公经常会牵着我,去那儿散步。那时塔就矗立在一片菜地里,旁边还有个池塘,常有附近的居民在那儿洗衣服。一个小女孩,牵着大人的手,在那里,呆呆地看着西天的晚霞映红半边天,微风吹过处,古塔的风铃叮叮铛铛,悦耳清心。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我儿时的记忆仍是那么清晰,美好。
盘门外,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了。大运河是苏州的护城河,那时的护城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很多,日夜不断。那轮船的突突声,在夜深人静后,显得格外响,不时还能听到随风传来的船工叫喊声。我想,那时的我,是每晚都在那支运河古歌中进入梦乡的。现在,护城河里已禁止开船了,两边都已成了风景带。很美很安静。但我总觉得,它已失去了某种鲜活的生命力。东大街上,还有一处很出名的建筑,那就是政府大院里的无樑殿。吴县政府大院所在地,其实是以前很出名的一个寺院,瑞光塔也是这寺院的一部分。那个洗衣浇菜的池塘,是寺院的放生池。无樑殿,就是寺院的藏经楼了。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家里到幼儿园,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记得有次阿姨来接我回家,还带我进去转了一圈。大殿的佛像,在xx中已被砸了,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记得阿姨告诉我,为什么叫无樑殿啊,因为它没有樑,你看,整个建筑都是青砖堆砌而成,没用一根木头,没有一只铁钉。我那时小,含含糊糊听着,也不懂什么,只觉得很神秘,心里有点害怕。东大街的两旁,有许多小巷。记得又一次,我和妈妈走过时,看到许多阿姨,阿婆在那里剥鸡头米。她们都是从城东娄葑那儿,做了公交车过来,参加剥鸡头米比赛的。我有一张照片,是在吴门桥拍的。那时的古运河,一般的运输船不允许开了,但外国游客的旅游船已经有了。照片上我就在桥下,一只游船上的甲板,舅舅抱着我,我吃着棒棒糖,笑的很开心,一旁几个刚下船的老外,给我做了照片的背景。
最后来说说盘门,那是我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那时的盘门,没人把它当回事,它就是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每天都要出入的一道门,一个天井。但在古时候,却是一道很重要的防护设施。盘门三景中,水陆城门最尊贵了,是苏州古城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双城门。双城门,就是一个建在陆地上,一个建在内护城河上。城门上的城墙,像只四方形的大盒子,设有两道门,一道门通城里,一道门通城外。那个中间的天井,其实是个甕城,古代如有外贼想进城,守门兵就把他们引进甕城,一旦敌兵进入,内城门,外城门一起关掉,敌兵被困在这里,此时,守兵就从上面往下射箭,那些敌兵无陆可逃,可谓瓮中捉鳖了。记忆中盘门城墙上,草很多,显得有点荒凉,来这里的人不多。那时这里不是旅游景点,是个很宁静的地方。站在那里看周围,下面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铺着碎石子。老房子里的人,没有煤气,不时有青烟冒出,那是在生炉子。
我阿姨那时是搞旅游的。有一次她回家告诉我们:她带了一帮老外去城墙上喝茶发呆,看到一辆手推粪车从甕城里出来,吱吱呀呀地进入了城里碎石小街,老外还以为是运送啤酒的车呢!听得我们哈哈大笑。
东大街尽头的盘门,瑞光塔,吴门桥,还有桥下的大运河,现在已是熙熙攘攘的旅游景点了。每天有许多游客,在这里寻找过去的痕迹,阅读古城的历史。但我想,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朴素,安静的,沧桑的盘门三景,更能体会那已逝岁月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