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媒体课教案《陋室铭》

(2019-04-10 15:02:24)

《陋室铭》多媒体课教学设计

高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娣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册之前,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一些文言文,但对文言文自主翻译能力不是很高,对结合时代背景总体领悟文言文能力不足。本文语言精辟,整篇用韵,对偶工整。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内心世界。在读的基础上紧扣一个“陋”字展开,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铭文的特点;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高尚的情操和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刘禹锡的陋室,教师讲刘禹陋室的故事激趣导入)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设计意图: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上,用多媒体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情境,配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学习的冲动,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初步感知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2.解释题目: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

“铭”字除了这个意思外,还有什么意思呢?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导朗读

1)《陋室铭》为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讲究骈句、散句交错运用,读来顿挫有致,铿锵悦耳。我们通过读可以以声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我们可以在朗读中感受到“美”与“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多媒体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认为难写的字下面画线,并注意句子的节奏。

|不在高,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鸿儒,往来||白丁。

可以||素琴,阅|金经。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划出文中押韵的字。押韵的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韵特点,这篇铭文具有的音乐美 除了表现在押韵方面外,还表现在句式上,看看这篇文章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偶) 

3)自由朗读,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并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多媒体配上了与课文情调相宜的音乐,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学生边读边活用方法分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首揽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辟,整篇用韵,对偶工整。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我注重诵读,多媒体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认为难写的字下面画线,并注意句子的节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内心世界。在读的基础上紧扣一个“陋”字展开,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多媒体配上了与课文情调相宜的音乐,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抓好多媒体切入点,突破难点。

1、作者写陋室,为何从山水写起?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

3、结尾为何又提及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有何深意?

4、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背景链接: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  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总结归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设计分层次的问题,运用合作探究法,巧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展示背景链接抓好多媒体切入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四、拓展延伸 

(一)陋室的主人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同时还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的?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老师赠言:不管世风有多浮华  , 不论人生有多坎坷,都要给自己撑一片蓝 天,留一方净土。

(二)品味语言,练习巩固

1.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上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名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多媒体配乐学生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等形式练习背诵。

2.多媒体展示中考链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设计意图: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该巧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力求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把学生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五、作业设计

1.给家人或朋友表演背诵《陋室铭》(必做)。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相关资料,以“我眼中的刘禹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必做)

 3.仿照刘禹锡的《陋室铭》,自己创作一篇《 x x 铭》,题目自拟,可以参考以下题目:

《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 《朋友铭》 《学习铭》《旅游铭》等。(选作)

例文:《教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教室,唯吾勤勉。

数理驰神思,文学冶稚心。

谈笑有少年,欢乐尽良友。

可以立壮志,表雄心。

无噪音之乱耳,无游戏之惑心。

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同学云:“何志难酬?”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业分层设计,既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及个性,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促进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

 

 

 

 

 

板书设计:

陋室铭

托物言志

 

多媒体课教案《陋室铭》 文本框: 德馨“陋室不陋” 刘禹锡

多媒体课教案《陋室铭》  点明题旨   - -   陋室-德馨

多媒体课教案《陋室铭》            景:苔痕  草色

    具体描述  友:鸿儒  无白丁

              趣:素琴  金经   丝竹  案牍

总结全文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辟,整篇用韵,对偶工整。因此,板书设计紧扣德馨“陋室不陋”,将文章内容用重点字法串联起来,学生以读为主,牢记文章层次脉络,很快当堂熟读成诵,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