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万里笔下的清新与美好

(2024-08-24 10:47:58)
分类: 茶余饭后

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的荷,在文人墨客笔下,是柔美绮丽的。可是,在杨万里笔下,西湖的荷花是壮丽阔大的。

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他时间自是不同。碧绿的荷叶伸展到湖面的尽头,似乎连着天际,红红的荷花映着太阳,显得更加红艳明丽。在阳光的映照下,大片的荷花塘,显得那么壮美而阔大。

从此,形容西湖的荷之美,不再只是温柔的绮丽,还有阔大的壮丽。

在不同人的眼中,荷花从来不只是一种美。

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最平常的事情中常常藏着容易被忽略的哲理。

在很多人看来,下山容易上山难。可是,杨万里却不这样认为。

这天,他经过皖南山区的漆公店,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要说下山容易呀,骗得行人空欢喜一场。就好比走在群山之中,走过一山,发现还有一山拦着呢!

简单的上山下山中,杨万里悟出了一个哲理:人陶醉于一时的容易,要对前方的困难做出充分的估计才行。

世间的道理总是藏在最普通的行为之中。

3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许多人喜欢读杨万里的诗,因为他的诗中,常常藏着生活的小确幸。

初夏时节,杨万里午睡醒来,吃了梅子,齿间还留着些许酸甜,窗外的芭蕉绿得耀眼,映在窗纱上。此时,百无聊赖他无事可做,就悠闲地看着儿童捉玩的柳花。

每每读到这首诗,都羡慕杨万里的初夏生活,悠闲中透着惬意,闲适中透着慵懒。

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细细品味,如果每个人都能停下来看一看生活中细微的快乐,那么一定会有趣很多。

4

《插秧歌》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身为著名的诗人,杨万里从不以士夫自居,十分难得。

他热爱农村,体恤农民,写出了很多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这首《插秧歌》就是一首具有农村生活气息的作品。

这是一家人插秧的情景。农夫抛秧,农妇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一家配合无间。

斗笠作头盔,蓑衣是战甲,可雨还是从头淋到脚。喊农夫们停下来吃饭,歇一歇,他们只弯腰插秧头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还不牢固,一定要照管好鹅和鸡,以免它们来破坏。

《插秧歌》中的细节突出,全诗毫无卖弄,语言通俗易懂,可见杨万里非常了解农村的生活。在他的笔下,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生动活泼,读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只有深入农村了解劳动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作。

5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又是一首杨万里在路上的作品。

全诗如一幅清新活泼的暮春画面。一条稀疏的篱笆,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的树上嫩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一个儿童急急地追着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无论谁读到这首诗,都会回到了小时候,那么天真、那么活泼,一个蝴蝶能玩很久。那时,与树木做伴,与蝴蝶相玩,真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

是啊!世间唯有孩子能忘记人间烦恼。

6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幅非常可爱的画面。

画中一个小小的池塘,池中有一汪泉水,清澈平静的水面上,一棵树投下一片树阴,晴朗而温柔。池中有一枝小小的荷,才露出一个尖尖,早有一只蜻蜓停在上面。

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定格在一只蜻蜓上,小池、树阴、小荷蜻蜓组成了一个和谐而清新的画面。

自然的景物虽然没有人的灵魂,却像一个个有情的个体,这首《小池》便展现这种自然的和谐之美。

诗人告诉读者:自然万物不是无情的,它们都是有情的个体。

7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北宋被金国灭亡后,赵构逃到南方,建立南宋王朝。此后,宋金两国每逢年节,都会派遣使节互贺,彼此都有接伴使陪伴迎送。这一年,杨万里作为接伴使,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路过杨子江时,心生感慨,写下此诗。

杨子江畔是六朝故都,英雄豪杰如如飞鸿远去,无法追回,正如此时的南宋 王朝,战场趋于平静。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百般,终归徒劳无益,不如且饮眼前一杯茶。

对国事的无奈,都在这最后两句中了。唉!既然无法改变,就只能接受人生,大多如此。

8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天,杨万里作为接伴使迎接金使,他来到北宋腹地的淮河时,触景伤情,写下一组诗。

淮河曾是北宋腹地,如今,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被划分给了金国。重游北宋故土,爱国的杨万里怎能不悲伤呢?

淮河中的船只背道而行,连激起的波纹都难以交汇在一起。只有鸥鹭无拘无束,在南北之间自由自在的飞行。人居然不如鸥鹭,不能自在的行走在故土上,读来,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

相信,每个有志之士,都会为国土的沦丧而悲伤。

9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是一个观察生活十分细致的人。

这一天,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行进,于是写下此诗。

一只小舟里,有两个孩童,他们收了竹竿,停了船桨坐在其中。怪道没下雨他们就张起了伞,他不撑乎不是为了遮雨,而是为了借助风力行船。

杨万里抓住两个孩子稚气的瞬间,写下此诗,充满情趣,也展示了孩子的聪慧和可爱。

当杨万里悟到了孩子们的“智慧”后,肯定也会哑然失笑吧!

不快乐,就看一看诗中的孩子吧!

10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每个人有都有一个江南梦。

夏日午睡时,杨万里梦到了西湖的荷花,满湖的烟水迷茫,荷花的香气满鼻。忽然,一阵急雨来了,打在船篷上,将诗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一看,自己根本就不在西湖,只是午睡一会儿,而惊醒他的,是急雨打着池中的荷叶。

落在荷叶中的水珠如珍珠一样,聚了又散,成了一个小银窝,一会儿,便如清波般倾泄下来。

作者将“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只有真正观察过生活的人,才能有这样生动而细致的描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