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当代作家锤炼语言文字8技法

(2024-05-28 12:36:43)
分类: 茶余饭后

1、

即换一个词或句,使文句更精当。

鲁迅的著名散文《秋夜》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后来,作者将“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改为“另一株也是枣树”。改动之后,读起来确实流畅一些。但是,这还不是最好的改法。南斯拉夫作家伏契克说:“应该更精确些,更明确些,但是更节约些。”为此,有人建议将这句话改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这种改法就体现“精确”、“明确”、“节约”的原则。

2、

即增加几个字,使内容更丰腴。

还是举鲁迅的例子。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反复向人诉说阿毛被狼吃掉的事。说完后,“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如果改成“她接着只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意思也通,但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增了一个“但是”,就使语句有了转折的味道,把祥林嫂那种欲说还休、悲痛欲绝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即删去可有可无的字,使文字更干净。

作家老舍说:“要删,要删,再删!删去一切浮文,只留下最结实的东西。”他举过一个例子。在《热包子》里,原稿有这样的话:“李四爷提着个大筐,里面放着刚出锅的热包子,大街上还空荡荡的,铺子都没开门。”后来,老舍把“大街上还空荡荡的,铺子都没开门”这两句删去了。删得好!因为读者完全可以从“李四爷提着个大筐,里面放着刚出锅的热包子”这一句里,想象出大街上空荡荡的情景。删去的那两句,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浮文”。

4、

即把某些字词联结起来,使之构成更美的意境。

臧克家先生的《春鸟》一诗中,有这样一句:“鸟声里春光竟泄了。”后来,诗人改为:“鸟声里,春光竟泻了。”一个“里”字,将“鸟声”与“春光”联结起来,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一样,将两者叠印在一起,构成一幅更美的意境。

5、

即改变一下说法,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你所要说的,都应当是有力的,从那整个局面中表明那整个局面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篇介绍向日葵的文章,其中写道:“那么多的花瓣,组成一片,一片又组成花朵。”如果改成“那么多的花瓣,一片一片地组成一朵大大的花”,意思没变,但读起来更顺口,也更有气势。

6、

即调整句子的语序,使之更合情理。

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词中有一句:“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原稿在“一截还东国”之后还有一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后来,毛泽东把这一句调到“一截遗欧”的前面,这样就把当前的现实与未来的理想区别开来,更合情理。

7、

即把某些字词合起来说,以构成特定的意境。

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有一段文字:“两岸层峦叠嶂,白云缭绕;俯视江面,只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滚滚滔滔,冲击着崖岸,奔流而去;江面上,轮船的汽笛声,人们的喧闹声,一片沸腾。”后来,作者将“人们的喧闹声”改为“一片喧闹声”。这一改就好,因为它将“轮船的汽笛声”与“人们的喧闹声”合起来说,更合情理,同时,也使整个画面有了“沸腾”的意境。

8、

即把一个词拆成两个词来说,以强调某一层意思。

朱自清在散文《荷塘月色》中写道:“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里的“没精打彩”一词,有的选本就改为“没精神”。这一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失去了强调的意味,因为“没精打彩”是偏正结构的词组,它强调的是灯光的形象,没精神,更没有光彩,是后一层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