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牛三丑99
牛三丑9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790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人笔下的元宵节

(2024-02-22 15:04:07)
分类: 茶余饭后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整个长安城,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美景,真是观赏不尽。还真是欢娱苦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罢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此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便见于此。

《上元夜》

【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元宵夜解除了宵禁,不过长安城的钟鼓楼,仍要按时报更;但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宵夜即兴而赋。全诗对仗工整,色彩绚烂,遣词绝妙,字里行间都有欢愉之情流露。

首联起势堂皇,以隽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元宵月夜、花灯丛簇、人流如织、丝竹宴乐的繁华欢愉图景。十五夜“开芳宴”是唐朝一种表示伉俪情深的传统习俗和游赏活动。

颔联上承首联,对元宵灯会的盛景做了生动的描摹。“遥”表明是遥望,暗点描摹的是全景、远景;“繁光”寓意灯火多、广、胜;“分地”“缀天”相生相映。虽略显夸张,将满城花灯的壮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颈联从整体上写了灯的璀璨繁多绝美异常;“疑星落”则对灯作了具体的描摹,每盏花灯都像从星河之上垂落的星星,光彩夺目、漂亮绮丽;那些与高楼相近的花灯,更皎皎似“月悬”,灿烂有致。

尾联写的是:在这美好的夜晚,欢宴游赏的人自然无数,除了那“开芳宴”的夫妻,也少不了“九枝前”那笑语嫣然的“千金”们。灯下佳人,人映灯影,不知引动了多少少年的情思翩然。

全诗入情入景,景在人中,人在情里,诗人构思之妙、造语之巧,由此自能显见。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

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全景,还有特写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千门开锁万灯明:“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的锁都打开了,“千门”泛指很多门,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

“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明则是亮起来了。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动”震动。形容热闹。“帝京”是指京城、国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是指很多的宫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非实指。“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元夜》

【宋】  朱淑真

压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

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响翠軿。

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一般写元夜的诗,都从热闹处入题。但朱淑真这首诗先退一步,写天气与月光,为放灯的顺利进行提供先决条件。一场小雨,沾润了街市上的尘土,空气清新,微带有初春的凉意,月亮升上了天空,澄明透亮,是那么的圆。这样的好天气,这样的好月色,又逢元宵节,华灯齐放,人们自然出去游玩。这么一跌,诗就自然展开,写繁华的夜景。二、三联写放灯与看灯的人。十里长街挤满了人,都穿着节日的服装,五彩绚丽,千家万户高挂彩灯,把夜色装点得无比耀目。可诗人还觉得不够,又加入了平时难得出门的妇女,写香车宝马,给观灯的队伍增加了浪漫感,闻着香气,听着笑语,看着千变万化的彩灯,涌现出欢快的情感。尾联总括一句,写观灯回来,独上高楼,挂上帘子,凝望街上,只见到灯火罗列,恍如满天星斗降落人间。“分明星斗下晴天”是诗人写登高俯视所见,且在极热闹后下此冷峻语,涵有一种惘然若失的心理,透着一丝淡淡的寂寞感。

《上元》

【宋】  曾巩

金鞍驰骋属儿曹,

夜半喧阗意气豪。

明月满街流水远,

华灯入望众星高。

风吹玉漏穿花急,

人近朱阑送目劳。

自笑低心逐年少,

只寻前事撚霜毛。

这首诗以描绘上元节的热闹景象开篇,金鞍驰骋指的是热闹的马车和人群,属儿曹意指年轻人,写出了元宵之夜热闹非凡的景象。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明月和流水,明月满街流水远,描绘了夜晚的明月和流动的水流,为诗中的景象增添了静谧和辽阔的意境。华灯入望众星高,描绘了节日期间点亮的华丽灯饰,使人们感受到繁华和喜庆。诗人通过对风吹玉漏穿花急的描写,突出了时间的迅速流逝,表现了人们在欣赏繁华景象的同时,也感到了岁月的匆匆流逝和自身的劳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嘲的心态,自笑低心逐年少,表达了对自己年龄的感叹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以描绘上元节的热闹景象为主线,通过对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之情,展现了对豪情壮志和节日欢乐的向往。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枊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作者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这首词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也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观灯口号》

【宋】  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通过市楼歌鼓的喧嚣声和连续不断的灯光,展现了灯会的繁华景象。灯火如珠,照亮了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然而,诗中的太守却严令君莫舞,游人们戴着的玉梅花也变得毫无意义。这种对热闹景象的冷眼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沉溺于表面繁华而忽视内在意义的反思,也在提醒人们审视繁华背后的真实意义,追求内在价值和精神品味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

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这首诗是作者在汴京观看元宵佳节的盛况时所作。诗人通过对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

开始两句点明演唱的人员,也表现热烈、欢乐而又兴奋的场面;并从侧面反映了经明初的休养生息重现繁华民俗风情。

“齐唱宪王春乐府”作为全诗的中心,主要表现男女齐唱时的情形。点明歌唱的形式是“齐唱”,歌唱的内容是“宪王”的“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宕开笔端,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和天上的月色。似乎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景衬声,那男女齐唱的歌声,不仅响彻全城,而且使月光也更加清亮,仿佛这歌声从地上直飘向月宫。正是这一句使得这首诗歌更加耐人含咀,神味隽永,情韵不匮。

《闹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没有皎洁的月,无以尽兴;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元宵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灯月辉映美得醉人,在灯月映照下,佩戴珠宝翡翠、喜气洋洋、尽情欢笑的,那是春游的村女;青春焕发、歌声嘹亮、笙管悠扬的,那是赛社神的小伙。

在这元宵之夜,如不尽兴游玩,怎么对得起这难得的吉日良辰?

这首诗意境优美感人,节日里玩灯赏月欢腾热闹的景象跃然纸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