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美得不像话的一篇小散文

(2024-02-19 11:59:10)
分类: 茶余饭后

    作为文学苏轼一生留下了2700多首诗作,362首词作,其中许多名句更是流传千古。其实,在诗词之外,苏轼的散文写得也非常好。

某天夜里,月色正好,苏轼去拜访老朋友,两人在月下散步,颇为美好。

后来,苏轼写了一篇小散文记录这次游兴,全文不足100个字,却意境纯美,美得不像话。这就是《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天晚上,苏轼准备脱了衣服上床睡觉,可是,他发现“月色入户”。月亮从门户照到室内,颇有意趣,于是生出了夜游的兴致。一个人游兴,终归是有些寂寞的,得找个朋友。于是,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来到承天寺,发现张怀民也没睡。可见二人是心有灵犀的朋友,接下来自然是在月下的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也是诗中的千古名句。

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那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月色空明,以积水作比,愈觉可爱。把摇曳的竹柏之影比作水中随波而动的小草,真实而又生动。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以美丽的竹柏倒影来烘托月色,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多么澄澈的月光,多么透明的世界,多么脱尘的心情。这几句像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最后,苏轼开始感慨。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是啊,月光处处都有,可是,像苏轼和张怀民这样有闲适心情的人,却太少了。

这个“闲”字,除了说赏月的“闲情逸致”之外,是暗喻自己“闲”得有些无奈。苏轼空有一番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一直不被重用,此次被贬到黄州,只好闲来赏月了。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共八十多个字,只简单的描述了一次夜游,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以积水喻月光,愈觉可爱。确是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写下这篇文章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四年了,在这里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心情抑郁,但能开导自己。

在这样一个月夜,他和友人同赏月色,用轻灵的文字描写月光的空灵澄澈之美,可见他的旷达和乐观。

难怪千百年来人们都羡慕苏轼,能在一团乱麻的生活中,发现其中美妙。更羡慕苏轼,有张怀民这样的朋友。一个心有灵犀,一个可以在深夜一同游赏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