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唠唠压岁钱
(2024-02-09 17:39:48)分类: 民俗文化 |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除夕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送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当时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压岁钱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
还有另一种说法为“压惊”。传说古代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日后之夜就会出现,让人非常害怕。人们最开始用食品来安慰在驱赶“年”时受到惊吓的孩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以货币代替食物,至宋代便有了“压惊钱”。
最开始给的压岁钱并不是真钱,而是给像钱一样的东西,以起震慑作用。后来,过年时长辈包几枚真送钱给子女,压岁钱的意义便发生重大改变。从那以后,压岁钱的辟邪去魔的说法逐渐结束,演变成了希望晚辈步步高升等美好励志的寓意。但依旧有希望晚辈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的祝愿。
自压岁钱变成了真正的货币之后,便担负了“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给的压岁钱也逐渐提高了,也有的长辈过于溺爱晚辈,也会逐年将压岁钱提高,甚至有人将压岁钱当作人情,认为给少了拿不出手,因此会准备大的压岁钱红包。
其实,压岁钱给多少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地方的经济状况,一般来说,给亲戚朋友的孩子的话,几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都可以了。但有的家庭经济水平较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给。
如今,压岁钱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不应让孩子以拿到“更多压岁钱”来为目标,而应该让他们学会理财、认识压岁钱的美好寓意。
孩子的压岁钱,家长不应占有;否则会给孩子会造成不信任感。家长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理财观念是不错选择。家长也可在年后,带着孩子用压岁钱去购买学习用品,书本等,再留下一小部分让其自由支配,剩下的部分可帮助孩子建立个理财账户或者帮孩子存起来,告诉孩子,下次要买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动用。家长切不可直接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