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丫鬟名字背后的深意
(2024-01-11 12:28:05)分类: 茶余饭后 |
丫鬟的取名体现主人审美情趣和性格
在改名的片段中尤能体现,如第三回中,贾母将自己身边名唤鹦哥的丫鬟给与黛玉,而黛玉随后将其改名为“紫鹃”。“鹦哥”听起来很喜庆,而“紫鹃”则显得清新,正如黛玉带给我们的那种小家碧玉的感觉。而贾母的丫鬟,鸳鸯、鹦哥、珍珠、翡翠等,要么与鸟雀有关,要么与珠宝有关,非常符合贾母这一富贵的老人家的形象,也体现了她身为一家之主的大气,雍容华贵,表现了贾府的富贵与非凡。
在第三回中两边的厢房“挂着各色的鹦鹉、画眉等雀鸟”,雀鸟毛色鲜艳亮丽,鹦鹉能言,热闹活泼,正是老太太的喜好,喜庆吉祥的,也难怪贾母将自己身边的丫鬟唤作“鹦哥”了。审美情趣不同,起得名字自然风格不一样。
而宝钗为自己的丫环起名为香菱,体现了宝钗的性格。菱花是菱角的花,白色的,小小的。南朝梁简文帝有诗《采菱曲》言:“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郁达夫《车过临平》诗:“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都写出了菱花的清雅美好。菱花虽没有浓烈的芳香,但若在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这不正符合宝钗那淡然、不争的性子吗?
2
名字取自诗词,有韵味
袭人的名字出自于陆放翁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原文意为“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提起这个名字,仿佛就闻到了浓浓的花香,有姑娘家独特的温暖的气息,念起来温柔缱绻。
袭人做事体贴妥善,尽善尽美,书中说她“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恪尽职守,是宝玉的解语花,与她的名字正相配。
贾宝玉的另一个丫鬟麝月的名字出自《玉台新咏》“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竞爽”,极具诗意。有人说碧痕的名字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目送舟痕碧”,即水痕,写出了一个姑娘如水般娇柔。让人想起“水是眼波痕,山是眉峰聚”,温婉如水的江南女子。还有宝玉其他丫鬟的名字,茜雪,秋纹,茗烟,绮霞,皆是雅致,体现了宝玉具有一定的诗词功底和对浓词艳诗的偏好。
名字取自诗词,更有韵味。现在许多人取名也很喜欢引用诗词,比如“子衿”,比如“飞鸿”,既典雅,又有韵味。无论是作者还是父母,给自己的人物或孩子起名都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包含了一定的用意。
3
名字暗示主人的命运
黛玉的两个丫鬟,一个叫“紫鹃”,一个叫“雪雁”,紫鹃让人想到杜鹃,说到杜鹃就不得不提它似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叫声和“杜鹃啼血”的典故。
在故事中,杜宇郁郁而终,死后便化做杜鹃鸟,飞到丛帝宫门面前日夜啼鸣,凄婉哀怨,甚至啼出血来。好巧不巧,黛玉病重,知与宝玉的婚期无望,抑郁而死,死前将诗稿付之一炬,吐血而亡。而雪雁是候鸟,雁在古代意味着思乡,暗示着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从而产生思乡之情。
而宝玉的丫鬟晴雯,名字意为晴天的云彩,并不长久,茜雪绮霞等名,雪容易消融,霞夜幕降临后就不见。这些女孩子的名字都包含了很美好的事物,十分浪漫,却又容易消散。却常言“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而这些女孩子的命运,也都如美好的事物一样,短暂的绚烂过,最终消散了。
从小小的取名中,读者能读出很多,可见曹公的才华与用心。也不愧冯其庸先生称赞《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